“扶人被讹”案: 为什么要和解?( 四 )

然而 , 一旦帮助他人的成本上升到普通人必须三思而后行的地步 , 理性的经济考虑将迫使人们回头看帮助他人 。

2

这样一个荒谬的悖论既卑微又无力 。 好人该怎么做?这可能是此案的助理滕某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时 , 深为公众所感动的最大动机 。

公众希望新的司法先例能够引导整个社会风气朝好的方向发展 , 对不诚实的人给予严厉的惩罚 , 让那些诬告好人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

人们普遍认为 , “好人无好报”的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南京的彭于人 , 这是十多年前发生的 。 虽然今天彭于案似乎有些误读 , 但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无法根除 。

作为社会道德下降的一个反面例子 , 由于它是从一个判断开始的 , 它应该以一个案例结束 , 这也是许多人的愿望 。 因此 , 当浙江金华发生“人助人防误判”案时 , 原告和被告达成和解 , 许多人的失望自然溢于言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