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军事冲突问题上 , 于传统的陆、海、空、天四维之外 ,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第五维战场 , 2010年成立网络战司令部时美国军方明确承认了这一点 。 “第五维战场”的特殊之处包括距离的湮灭(海洋从此不再成为天然屏障)、交互的速度(远快于太空中的火箭)、成本的低廉(进入门槛大幅降低)和溯源的困难(这又催生了推诿塞责与反应迟缓) 。
尽管如此 , 怀疑论者有时仍会把网络攻击仅仅描述为一件麻烦事 , 而非一个关键的战略性问题 。 他们认为 , 网络领域确实已成为间谍活动和其他各类破坏性秘密行动的理想选择 , 其重要性却远不如传统战场 , 毕竟没人会因为网络攻击而丧生 。 当然 , 这么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 2017年WannaCry勒索软件侵入了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 因电脑被加密锁定无法使用 , 数千名患者的预约被迫取消 , 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医院和疫苗生产商再度成为勒索软件和黑客攻击的直接目标 。
更需注意的是 , 关于网络工具的使用如何升级为物理冲突 , 还有很多甚至专家都不明白的地方 。 举例来说 , 美国军方重度依赖民用基础设施 , 而网络渗透将在危机时刻严重削弱美国的防御能力 。 从经济方面看 , 网络安全事件的规模与成本一直在增加 。 据估计 , 在2017年发生的那场由俄罗斯支持 , 针对乌克兰的NotPetya勒索软件攻击中 , 大量银行、电力公司、加油站和政府机构的电脑数据被抹除 , 给相关企业造成了超过100亿美元的附带损失 。
【约瑟夫·奈:互联网已成“第五战场”,这是美国输不起的一战】在规模与成本之外 , 潜在的攻击目标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 专家估价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兴起 , 到2030年互联网接入设备量将接近一万亿 。 早在20世纪80年代 , 世界便已见识过网络攻击 , 但其攻击面却在之后急剧扩大 , 从工业控制系统到汽车再到个人数字助手 , 都在它的攻击范围之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