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主城区常住人口 临港新城风水】
临沂临港区龙门水库山水情
临沂临港区生态优美
临沂临港区大山风情处处景
“精致景色美如画、秀美城乡醉游人 。”走进山明水秀的临沂临港新城,一幅幅靓丽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 。“如今的临港已经大变了模样,四年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当地群众无不感慨地说 。小山村、土乡路、臭水沟,遍体鳞伤的山体,是这一带的旧貌 。如今的如画风景,与近几年临港区高度重视地质环境及生态修复建设密不可分 。给山体“整容”,为水体“强身”,短短四年全区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飞速进展 。
给山体“整容”,还大山壮美体魄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大山脚下,它就像是我们的根,有它在我们就屹立不倒,我们就活得踏实 。”说起大山近20年来所遭受的“磨难”,坪上镇大山社区居民厉明柏感慨万千 。90年代初,一群像“土匪”一样的人开着大吊车,拉着重型机械,轰轰隆隆驶进大山脚下,开始了对大山肆无忌惮地开垦掠夺 。轰隆的爆破声将大山炸的千疮百孔,将附近老百姓的心震得冰凉 。“看到那个大断面了吗?开山取石十八年,我们亲眼看着钟灵毓秀的大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厉明柏指着不远处的大山对记者说,“现在好了,破坏停止了,修山开始了,我们看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 。”
2012年,针对大山修复项目,临港区积极争取到了第二批省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示范县治理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 。预期复垦平整土地3.6公顷,恢复林地约250公顷,整个治理区范围内栽植绿化苗木19000余棵 。目前已经有效清理了边坡危岩、底部残丘,并运用客土回填,修筑挡土墙,排水沟,覆土绿化等国内外成熟的修复技术进行修复作业,通过一系列详尽的修复方案,尽最大可能恢复大山地质地貌景观 。据了解,全区像大山一样遭受“开采之殃”的山体还有很多,为了尽快恢复山体“容貌”,让老百姓的心暖起来,近几年全区先后关停了20多家采石矿山企业,累计设立地质环境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临沂临港区锦龙潭水库——全市第七大水库
临沂临港区清华湖
临沂临港区通海湖
临沂临港区江北荷塘 。
为水体“强身”,大水网现灵动之城
流水潺潺,是风光;赏心悦目,是风情,风光与风情融合在一起,就是风景 。如今的金龙河已经成为人们眼中名副其实的一处风景了,谁曾想昔日毫不起眼的“小土汪”、“臭水沟”会变成现在的模样 。“水好,景美,从来没想到这里会变成如此美景!”附近村民无不称赞道 。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金龙河两岸便会“游人”如织,一片热闹景象 。而这只是临港区众多美景的一个小小缩影,像金龙河一样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的水体比比皆是 。
近几年,“大水网”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对部分河流进行整治,为部分水体“强筋健体”,将一块块“不毛之地”点画成了“风水宝地” 。相继实施了清泉河治理、金龙河上游治理、绣针河治理、气脉山提水上山等水域工程,建成了锦龙潭水库、通海湖水库、凤凰岭水库3座,整治金龙河、文龙河、清泉河河道3条,成功打造文龙河城市文化生态湿地、绣针河人工湿地、小龙王河湿地等多处生态湿地,形成水面16200亩、湿地3000亩,年蓄水1.37亿立方米,连缀成了“库库相连,河河相通,烟波浩淼,如诗如画”的水生态景观长廊,勾勒出了“近水亲水、节水护水、水城相映、恬静淡雅”的水生活和谐画面,让新城更加灵动多姿 。目前,在大水网的涵养下,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二氧化硫浓度全市最低,绣针河、龙王河两个出境断面达标率100%,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升 。(陈孟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