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方向是开发脑 , 研究发展脑机融合的高效率学习方法 。 老天爷赐予我们这么聪明的大脑 , 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何将一个人的大脑潜力发挥出来 , 不被别的因素压抑住 。
我们曾在美国弗利蒙高中进行试点 , 最终证明“第三脑”相关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学习速度和效果 。 我希望未来可以用我们的理论和技术 , 充分激发大脑的学习潜力 , 幼儿园到博士17岁左右就可以念完 , 再通过3年的社会实践 , 一个人到20岁左右就可以拥有博士级别的思考分析能力 。 “如同我虽然77岁了 , 但我大脑的年龄才30多岁 , 我现在的思考创新能力跟30多岁时不相上下 。 ”
最后一个方向则是延伸脑 , 将脑机融合的技术延伸到云端 , 实现从小到老 , 终生陪伴 。
NBD:如今 , 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早已站上科技圈的风口浪尖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等纷纷入局 。 那么 , 脑科学有哪些前沿的应用场景?
陈世卿:以智能医疗领域为例 , 我们正与世界知名医学院校共同研究脑疾病与癌症预防 , 借助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实现“未卜先知” , 提前诊断出疾病 , 在早期实现非侵入式的疾病治疗 。
譬如 , 根据脑视觉神经的研究 , 在阿兹海默症患者还没有开始丧失记忆之前 , 利用新开发的精密仪器早期检测出脑认知功能的下降 , 并进行非药物的物理干预和康复 , 提升个人生活品质 。 目前 , 帕金森综合症、自闭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癫痫症 , 这5种脑疾病是智能医疗的攻坚项目 。
此外 , 以智能教育为例 , 我们希望从脑科学找到一个规律 , 可以很早就判断出一个儿童是适合科学型、技术型、工程型、艺术型还是医学型的学习教育 。
脑科学结合人工智能将变革未来的教育系统 。 中国目前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过去 , 以前我们靠劳动力密集型 , 现在社会进入到老龄化阶段 , 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 。 而脑科学可以加快年轻人才释放到社会的速度 , 有助于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 。
NBD:此前 , 埃隆·马斯克在谈到脑机融合的时候 , 认为人类只有一个选择——成为人工智能(AI)。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陈世卿:其实 , 马斯克有的时候表达得比较偏激了一点 。 他谈到的脑机融合、脑机接口技术是脑科学与AI技术的结合 , 通过植入芯片 , 帮助残障人士过正常的生活 。
但我认为脑科学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激发大多数人的大脑潜力 , 促进思考创新 。 人脑是最聪明的 , 我们总能思考发明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增强某方面的能力 , 就像是望远镜、显微镜之于人眼 , 汽车、飞机之于双腿 。 人工智能只是人“延伸”的一部分 , 光有人工智能是不够的 , 必须要深度结合脑科学 。
未来最好的人机交互 , 其实就是繁重庞杂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 , 再通过脑机融合技术 , 让我们的大脑专注于思考创新 。
“中国超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应用型人才短缺”
文章图片
陈世卿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NBD:多年以来 , 您的科研经历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促进了中国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成型 。 请分享下您当年在中国参与超算项目的经验 。
陈世卿:最早在2004年的时候 , 我决定回到中国 , 最初在深圳设计完成了我的第三代超级刀片计算机 。 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去卖 , 而是将新一代的超算带到了中国贫困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