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们」的 2021 回顾:赵赛坡的年度推荐( 二 )


搜索或推荐 , 都是工具赋能内容消费的体现 , 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帮助读者选择」 , 而邮件通讯(Newsletter) , 则让内容消费者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权 , 看什么与不看什么、看多少类型 A 的内容 , 这些问题不再是选择题 , 而成为填空题甚至写作题 , 留给读者们去慢慢作答 。
【「少数派们」的 2021 回顾:赵赛坡的年度推荐】从这个角度看过去 , 邮件通讯(Newsletter)不会也不可能替代之前的任何一种内容分发工具 , 一如搜索、社交媒体出现的时候 , 没有「杀死」邮件通讯(Newsletter)一样 。 这些或新或老、或炫酷或沉稳的工具 , 共同构成了当下内容传播的不同渠道 , 丰富着读者的选择 。
用一个词概括你的 2021 , 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我选择一个词来形容 2021 , 那就是「重建」 。
2020 年疫情带来的影响 , 不仅极大影响了我的生活、工作 , 也对我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冲击 , 过往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 几乎在一夜间面临崩塌的危险 , 而反复无常的疫情又让人时刻处在紧张的边缘 。
到了 2021 年 , 我发现自己在逐步接受这样的现实 。 一方面 , 世界不可能回到从前的样子 , 至少短期内完全不可能;另一方面 , 生活还要继续 , 「重建内心对世界的爱」成了我在 2021 年所有事情的终点 。
这一年 , 我尝试去一座新城市开始生活、尝试回到初学者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熟悉的领域、尝试改变过往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比如开始半深酮饮食) 。
与此同时 , 我不再过度关注社交媒体 , 转而重新阅读传统报纸(PDF 版本);我不再迷恋流媒体的播放列表 , 关闭随机播放功能 , 转而以专辑的顺序播放一首首专辑里的歌曲;我也不再通过所谓点评或其他的评价来选择一家餐馆 , 转而希望以偶遇、自我判断的方式决定吃什么……
上述这一切尝试时而艰难时而有趣 , 痛苦中还带有一丝兴奋 , 如果说 2020 年是「终结」 , 那么 2021 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 重建的开始 。
过去一年中工作上有什么变化吗?
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 , 我做了很多事情「重建对生活的热爱」 , 工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包含其中 。
首先是心态的变化 , 我不再抗拒出差 , 每一次出门 , 我都随时准备成为隔离者 。
其次 , 作为居家工作者 , 我不再局限在自己的书房里工作 , 也不再追求外部咖啡馆的工作氛围 , 我开始尝试把太太的书房、客厅也变成可以快速工作的地方 , 每个区域放置不同且不移动的计算设备 , 比如书房放置的 iPad Pro 几乎不会移动(除了出门) , 太太书房的 MacBook Pro 很多时候也是一台「静止」设备 , 而工作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数据」 , 我走进哪个房间 , 打开任意一台设备 , 都可以快速捕捉这些「流动的数据」 。
第三个变化是引入了语音记录的流程 。 语音很难直接变成文章 , 因为语音所传达的思维逻辑和文字完全不同 , 两者的语言组织形式与语言体系也是不同的 。
但语音可以成为新的笔记形态 , 为什么?

  • 笔记的目的是记忆某件事与整理某些事 , 并不需要书面化的语言呈现;
  • 整理笔记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 语音之于文本 , 更快速也更便捷;
但语音笔记也有几个问题:
  • 语音作为非结构化数据 , 无法检索;
  • 编辑整理难度大;
  • 复用率低;
因此需要把语音与文本结合起来 , 实现语音与文本的灵活转换 。 我不建议直接使用语音输入法或语音输入转文字 , 原因在于当「说出来的文字」脱离了声音的情景 , 会变得非常奇怪 , 很容易失去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