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技术的诺贝尔奖虽然只颁发给了两名主要的科学家 , 但这项成就的取得则是通过跨学科间切实的交流和合作完成的 。 就像众人一起拼拼图 , 每个人的工作都要依赖前人的工作 , 并贡献自己找到的那块拼图 。 CRISPR技术的关键进展得益于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流动与成果共享 。 杜德娜并不是CRISPR的首位发现者 , 事实上 , 她第一次听说CRISPR是在2006年 , 一位地质微生物学家跟她共享了这个信息 。
十多年间 , CRISPR研究报告之所以能从寥寥无几的几篇迅速进入井喷期 , 也是得益于成果的共享 。 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爱得基因(Addgene)获取含有CRISPR的质粒 , 而每个科学家也都贡献出自己构建出的CRISPR质粒 , 每份质粒不到100美元 , 2015年时就有80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从那里获得了60000份质粒 。 这不仅对于科学界来说是一个普惠规则 , 甚至也将CRISPR带向民间对此感兴趣的独立研究人士 , “CRISPR把基因编辑带进千家万户 , 这注定会使这项曾经鲜为人知的技术变成很多人的嗜好或者技艺 , 就像自家酿制啤酒 。 ”
从某种意义上 , 人类将凭借CRISPR技术开启基因自由之门 。
文章图片
《破天机:基因编辑的惊人力量》
作者: (美) 詹尼佛·A.杜德娜 /
(美) 塞缪尔·H·斯坦伯格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者: 傅贺 / 袁端端(校)
出版年: 2020-12
成为造物主
数千年来 , 人类一直不断地改造自然 , 但从未达到今天如此剧烈的程度 , 地质学家将这个时代命名为“人类世” 。 杜德娜在书中畅想 , 地球史的新纪元将被CRISPR开启 , 更高产的粮食、更健康的牲畜、更有营养的食物 , “更重要的是 , 我们可能会实现人类自史前时代就有的梦想:让大自然屈服于人类的意志 。 ”
有了CRISPR技术 , 人类可以强烈地干预自然秩序 。
杜德娜本人完全没有料到在 , 从2012年她发表论文之后的短短几年内 , 这种畅想就几乎接近了科幻小说中的图景 。 基因工程师已经通过改变参与控制肌肉形成的基因 , 制造出了施瓦辛格版小猎犬 , 通过抑制猪身体内对生长激素起反应的基因制造出迷你猪 , 或者更好吃的山羊和更像猛犸的亚洲象 。 我们可以复苏灭绝动物 , 也可以灭绝现有的物种 , 比如在非洲传染疟疾的蚊子 。
某位昆虫学家曾说 , “如果我们明天就彻底清除了蚊子 , 生态系统不过会打个嗝儿 , 然后生活还会继续 。 ”然而即使生态系统有着自动适应的能力 。 我们就能对自然生命体基因进行任意改造吗?出于何种原因进行改造?谁拥有改造的权利?在美国 , 这是一个包括科学家、立法者、医药企业、政府监管机构、NGO组织、基因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多方博弈的过程 。
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 , 最棘手的冲突总是发生在价值观层面 。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 , 支持者认为人类因为惧怕风险 , 已经太久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 美国民间的“生物黑客”(biohacker)认为科技应该是能由普通人共享的 , 他们甚至认为改造自己的基因应该如换发型、下载app一样便利和自由 。 反对者则担心基因工程应用结果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不可预测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层面的问题 。 更有人担心这将是生物武器的开端 。
纪录片《物竞人择》(Unnatural Selection)中记录了一个价值观碰撞的典型案例 。 一名美国科学家计划协助新西兰政府 , 用以CRISPR为中心的基因驱动(gene drive) , 在新西兰的某个毛利人社区消灭导致多种鸟类濒临灭绝的老鼠等入侵性捕食者 。 鸟类的灭绝将对社区的生态产生毁灭性影响 , 但这是一种更加激进的基因工程 , 因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驱动新基因在大自然中散播并引起环环相扣的链式反应 , 它的实施必须征得社区居民的同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