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文章插图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五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清单之日提供证据 。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 。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
- 怎么理解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 民事诉讼中上诉期限多长时间呢
- 行政拘留和治安拘留的差别是什么
- 行政诉讼伪造证据行为怎么处理
- 行政处罚案受理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
- 检察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吗 行政案件怎么处理
-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暂缓期过后还进行拘留吗
- 行政处罚最高额度是多少
- 行政处罚原则择一从重的意思
-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如何进行诉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