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紫禁城是皇家的标志、帝王的象征 , 那么始建于明代的十三陵才是皇帝最终的归宿 , 天子的终点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寝陵时说:“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 , 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 , 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 。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
明十三陵 , 坐落于天寿山麓 , 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陵区周围群山环抱 , 中部为平原 , 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 山明水秀 , 景色宜人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 , 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 , 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代术士认为 , 这里是"风水"胜境 , 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年 , 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 。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 , 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

文章插图
气势恢宏说神道
在十三座陵的前边 , 有一条神道 , 是当时进入陵区的唯一通道 。在神道的两侧排列着石兽和石人 , 被称为石象生 。在陵墓前设置石象生始于秦、汉 , 用来象征帝王生前的仪仗 , 此后历代沿用不绝 。该神道也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 , 总长约7.3公里 。由南向北 , 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等 , 共有12对石兽和6对石人 , 石兽分别为: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 , 每种两对 , 两蹲两立;石人分别为武臣、文臣和功臣 。整体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 , 竣工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 。整个十三陵景区占地面积达120平方公里 , 目前对外开放的有神道、长陵、定陵和昭陵 。由于景区面积过大 , 陵与陵之间相隔四、五公里 , 一天游玩时间比较紧张 , 大部分游客会舍弃昭陵 , 只去神道、长陵、和定陵 。但就风景而言 , 已经值回票价了 。

文章插图
漫话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的祖陵 , 这里安放着明成祖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 。他曾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 , 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 , 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 , 功劳还是蛮大的 。
长陵面积约12万平方米 , 分为前后中三个院落 , 从陵门到祾恩门是第一院落 , 在陵门东侧坐落着一座碑亭 , 名为龙趺碑亭 。穿过祾恩门到祾恩殿就是第二院落 , 院子两侧各建有一座神帛炉 , 炉身由琉璃瓦制成 , 金光闪闪 。殿前两株海棠树 , 相映成趣 , 祾恩殿正中端坐着明成祖朱棣的铜像 , 殿内陈列着十三陵中出土的国宝级文物 。
走向大殿后身 , 穿过柩星门就来到第三个院落 , 远眺身居青松翠柏中的明楼 。明楼正前方摆放着石五供 , 分别是一个香炉两个炉台和两个花瓶 , 传递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沿着台阶前行 , 即可看到朱棣墓碑 , 石碑顶端篆刻“大明”二字 , 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 。
- 好的风水宝地 最好的风水宝地
- 大明朝铁骨忠臣:一介书生挫败朱棣
- 北京十三陵风水怎样 十三陵地理风水位置
- 百花酒 百花仙酒功效
- 朱祁钰的陵墓在哪里 朱祁钰的陵墓
- 十三陵选址风水大师 十三陵风水谁看的
- 明代帝陵风水说
- 小九讲故事 小九故事屋风水
- 明朝时期的大臣 明朝最有争议的大臣
- 风水朝案好有什么作用 案山低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