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吵架就把你拉黑的男人 一吵架就拉黑你的男人( 三 )


而我们,或许就是那芸芸众生之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大多数吧?
回到楼主的问题,你说你每次都是“主动找他”,而他“不止一次说分手”但“又分不掉” 。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双方都很渴望爱,但却又害怕自己受伤害呢?
或许对你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你的几率大了一些;
或许对他来说,在被第三种养育者养育时,ta温柔待他的几率小了一些,于是他率先采取“主动放弃”的姿态,进而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情感上的伤害 。
理解了以上这些,可能分手还是不分,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你们两个人手中 。
但无论怎样,或许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我们才可以渐渐构建起那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吧?
变成那个你来更棒,你走我也可以“自嗨”的那类人吧?
男友可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或有一部分的边缘型人格特征 。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ZHUQIANG
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医师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异地恋男友很可能是“多虑型依恋模式”和边缘型人格 。
金·巴塞洛缪认为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与恐惧型 。
安全型的人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多虑型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很希望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其他人有密切关系,他们就会心生嫉妒;
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 。
鲍尔比相信,儿童的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受照看体验的一个机能 。
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 。
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 。
按鲍尔比的说法,在一生中,这种过程应当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虽然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成人关系属于依恋关系,则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中也具有安全感 。
边缘型人格障碍英文称为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 。
1938年A·斯特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第一次采用“边缘性”这个术语 。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提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至少需具备下述8种中的5种特征:
1)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人际关系不稳定或过于紧张,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经常利用别人;
3)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4)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对性别认同,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变化无常;
5)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焦虑,激惹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你和男友之前已经有过吵架,他的表现也是很不稳定,对你也表现出不信任,体现了他情绪情感的不稳定 。
认知学派同样承认边缘人格患者的童年早期存在创伤性环境 。
但是认知学派的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并不是应激事件本身引起了边缘人格障碍 。
而是创伤事件发生后,孩子处理它方式、个体气质、年龄、情境、孩子幼稚应对方式对照育者负性反应的强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边缘病理性,而边缘病理性集中体现在患者的核心图式和核心认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