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啥叫打春 立春为什么又叫打春

在古时候我国乃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人们对于节气气象都十分看重,天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耕耘 。立春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叫打春 。那么你知道立春为什么又叫打春吗?打春的由来是什么呢?一起来八字入门栏目看看吧 。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 。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 。”那样说的话,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的老 。《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 。”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
从唐朝时起,立春日,各州、县衙门用纸扎成一头“春牛”,由州、县官主持,用红、绿丝线或彩绸编成的“春鞭”打牛三下,称为“打春” 。“打春”意寓让春牛勉于耕种,为人们换取好的收成 。官府为了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立春这一天,在城镇集圩的广场上,用黄土塑——头象征耕种的春牛和一个农夫打扮的“芒神” 。

立春为啥叫打春 立春为什么又叫打春

文章插图
芒神一手执鞭,一手牵绳,仿佛要赶牛下地耕种 。芒神和春牛两者的位置,是根据立春到来时间的早晚确定的:立春在腊月十五日前后,就把芒神安排到春牛的前面,表示当年的耕种要早—,些;立春的时间在岁末年初,就把芒神和春中并列安排,表示舂耕的时间应不早不晚;立春在正月十五前后,芒神就排在春十之后,表示这年的耕种应该晚—些 。
以上便是立春为什么又叫打春的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