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干什么都要催
很多时候,成年人总认为,我们和孩子讲过,孩子表示听到或者理解了就会去做了,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
不同年龄的孩子,本来认知、理解、注意力等等就会有所不同 。

文章插图
一、认知和理解能力
和2岁的孩子讲道理,通常孩子可能就只听到或者理解了前面的一两句话 。
对比上面的说话,哪一个会让孩子更清楚需要合作的事情?左边第一列的显然更加清晰明了 。需要孩子合作的时候,在指令上:
走到孩子跟前,平视双眼,尽可能保证孩子在听 。
用肯定的语句 。
说出合作的内容 。
一次说一个任务 。
如果说“不”,同时说出需要合作的内容或者建议 。
二、注意力
如果让3岁的孩子帮忙收拾玩具,孩子的表现很可能是“哦、好的”,在表示知道后,哪怕已经开始行动了,可能拿起小汽车就“忘记”要收拾了 。孩子在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还不能保持足够时间的专注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被自己的兴趣吸引而忘记了原来的任务 。所以,总是需要反复催来提醒任务的进行 。
每次给予具体的任务符合孩子的年龄 。例如收拾玩具,可以和孩子说收拾积木 。
身体行动 。通过大人的行动让孩子理解到任务 。例如妈妈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妈妈一边收拾,孩子一边跟着收拾 。
及时地提醒和鼓励 。留意到孩子的行动,对孩子的积极参与常常给予肯定的反馈 。
三、对时间的理解和预测的能力
有些时候,大人已经和孩子有准确的说明,并且孩子也确实都听到了,但是孩子到时间了不行动,也是让人着急得很 。例如这样:
爸爸妈妈和5岁的宝贝说:爸爸妈妈去换衣服,5分钟后我们就出发去奶奶家 。宝贝很认真地点点头 。
5分钟过去了...
爸爸妈妈来到宝贝这里,宝贝仍然在搭积木,表示自己需要搭完了再离开 。搭完了就去奶奶家了 。(我可以在这个时间玩玩具、等一下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说明的指令里面的一些概念,孩子是没有这样的认识、理解和意识的 。在需要孩子配合的任务上,常见的时间概念是需要培养的 。
四、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孩子发展的任务安排中,有一个说法,叫做“最佳发展区”任务 。也就是说,给予孩子的任务安排,通常有三种:一种是最佳发展区任务、一种是过于简单的任务和一种是过于困难的任务 。
尝试调整到合适的任务上,当调整任务的时候,在孩子每每参与的时候、努力的时候多多给予肯定的反馈,让孩子感到参与和努力的收获 。
孩子做什么都要催怎么办
1、使其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磨蹭行为的出现,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在孩子6岁之前,帮他们建立规则和秩序感 。
规则和秩序感的建立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能让他们明白:约定和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
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尽可能在完成一件事情时,避免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发生 。
当规则感被建立后,他们的诸多行为也会有所依据,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据可依 。
2、耐心和理性的引导
当孩子初期有磨蹭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切忌不可恶语相向 。
家长的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也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 。
从而使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磨蹭,只有父母能给予他们更耐心和理性地引导和鼓励,才能让他们将事情做得更好,避免各种磨蹭行为的出现 。
- 为什么很多医生不建议雾化
-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皇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
- 东风菱智的油耗怎么样? 东风菱智为什么油耗高
- 一平方米和1万平方厘米谁大
- 乙巳日婚姻真的很差吗 乙未日为什么婚姻不顺
- 湿厕纸干什么用 湿厕纸可以擦哪些部位
- 泡椒凤爪放柠檬为什么苦
- 我被改造成了女孩子漫画 我被改造成了女孩子
- 2021年农历为什么没有8月30日
-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假甜女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