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乾兼乙亥详解 坐乾亥向巽巳水出乙( 二 )


对照谱载,再看如今宗祠,不变的是来龙去水大脉,别的则气象万新,当年遗下就是几根大柱,别的焕然一新 。建筑为上下廊结构,下廊天井、戏台,天井一改方正之矩,而取半月形设,锦鳞游弋其中,别具一格,活脱生机,寓义横生 。五级台阶而上便是大堂 。大堂主位便是列祖列宗的灵牌尊位,庄严之气盈罩祠堂 。黄氏后人说,这戏台,半月池本都在祠堂门前,现移入祠中 。我赞赏这笔佳作 。半月清池,可以引月沉镜,照彻人心,人生大戏可以教子孙行端品正 。置若祠中,不仅增其规模,还增其雅韵 。再移步戏台之上,看藻井,看悬钟精镂,看片片装饰木雕,感觉意、韵、神样样兼备 。藻井块木拼集,把龙凤呈祥高高托举,戏台屏风把松鹤延年、竹鹿平安深深刻下 。可我注目到藻井四方的蝴蝶为饰时,一时找不到其寓为何意,只能再读家谱,再看黄氏前贤的智慧 。
“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等,读到这些还不能为我解惑释疑 。当我看黄峭山公对子孙的教诲时明白了 。他对子孙说:“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该志在四方,放眼天下 。”此时我豁然开朗,蝴蝶破蛹而出的美丽,不正是峭山公志在四方的精神之美吗?是的,好男儿就该破蛹成蝶 。精神所载,福之所佑,漈头黄氏第十四世裔孙黄元之子,黄童,他满腹经纶,书写工整,闻名于世,明永乐元年(1403年)被解缙召集入京 。参加明朝《永乐大典》的编辑 。入孝出悌,兴旺之基 。黄氏家族至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十七世祖文宾公发奋图强成为中兴上祖 。而后又开枝散叶,迁往各地,屏南各村黄姓几乎都由漈头迁出 。漈头黄氏“江夏宗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屏南黄氏的祖庭 。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 。黄氏子孙,饮水思源,“江夏堂”屏南黄家姓氏的祖庭,绝不能在岁月的风雨中倾倒,次次重修,精湛所至 。留有这样的记载:“黄氏宗祠座落于来龙岗麓之阳,右邻溪头张氏宗祠,前面八家张氏宗祠,坐北朝南,面对蒲山文笔峰,宽10.3米,深27米,前为戏台,正厅梁上悬挂黄仲容“翰林院”匾额 。重建于明朝中叶,1989年重修 。”
念天地之悠悠,瞻黄氏先贤之伟绩,我要在这里发心祭拜,祭文如下:“仗来龙岗之地脉,拥蒲山之毓秀,峰点螺鬟,水分燕尾 。汲斯土之精华,沐漈水之钟灵,勤耕力作,奋读有为 。“积日起仕志,卿云佈儒林,仁和光世冑,孝友步先箴…… 。”代代业兴财旺,丁强才著 。惟厚土之慈和,先贤之光明,泽后人世世馨香 。”族外末学禾源拜祭 。


- - - End - - -


文字丨禾 源
编辑丨七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