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养殖技术修订版 多宝鱼养殖技术( 二 )


可使用符合营养要求的商品性饵料 。注意当水温较低或较高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原则上不能有残饵,在药浴前不能投饵 。
多宝鱼鱼病防治
1、弄清鱼病的发生原因
(1)水温变化: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不能调节体温,鱼类的体温随着生活环境水温的升降而变化,水温的突然变化,会造成鱼类死亡 。一般当仔稚鱼体温变幅超过2℃、成鱼超过5℃时,鱼处于应激状态下,此时最容易死亡 。
(2)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鱼类的耗氧量较高 。鱼类生活环境的溶氧量经常处于不太充足的状况下,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经常发生缺氧现象,鱼很容易得病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 。适宜的溶解氧一般为4毫克/升~12毫克/升,最适宜为8毫克/升~9毫克/升 。
(3)COD:小于3毫克/升 。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质腐败,容易发生病害 。
(4)pH:以6.0~9.5为宜,最佳为7~8.2之间 。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经常观察、化验,比较容易掌握 。
(5)盐度和温度: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多宝鱼相对于其他鱼类的明显优势 。其适盐范围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长 。水温生存范围为1℃~35℃,养殖适宜范围为18℃~30℃ 。
(6)饵料:鱼类也往往“病从口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饵料很重要 。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的配备,既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和新鲜度,又要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饲料蛋白质要求32%~48%,最佳38%~48% 。养殖8个月~12个月一般可达到600克~800克左右 。
2、鱼病预防措施
(1)放养密度:鱼苗的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投饵量和鱼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 。
(2)换水量及除污:随着鱼苗的增长,要逐步加大换水量,一般5日~10日龄日换水1次,换水量30%~50%;11日~2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40%~60%;20日~30日龄日换水2次,换水量50%~70% 。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进行池底清淤,室内水泥池要及时吸底,清除杂质 。
(3)过滤净化:大棚养殖用水至少要进行沙滤净化,沙滤的细沙粒径0.15毫米~0.25毫米,厚度60厘米左右即可 。
(4)加强投饵管理:养殖期间必须满足仔稚鱼和成鱼的营养要求,饵料鲜度要好,营养要全 。必要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 。育苗用生物饵料投喂前必须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有杂菌时必须用抗生素进行消毒处理 。每天的投喂次数,根据鱼的需要确定 。投喂饵料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原则上不能有残饵 。
(5)药物防治
①鱼体消毒:购进的鱼苗无论是否有疾病或损伤,都要进行药浴;苗种培育阶段进行分选、倒池后也要进行药浴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福尔马林浓度1×10-4~2×10-4药浴60分钟~120分钟,可预防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硫酸铜5×10-7~7×10-7加硫酸亚铁2×10-7~3×10-7可预防纤毛虫 。预防和治疗多宝鱼鱼的药物中,要严禁使用高锰酸钾,这是因为牙鲆类的呼吸系统对高锰酸钾非常敏感,曾经有不少因为施用高锰酸钾而造成牙鲆死亡的事例 。
②池塘消毒: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最常用的是泼洒生石灰,每亩1米深的池塘用量10毫克~20毫克,能起到杀菌、改善水质的作用 。另外,还可用浓度5×10-7的漂白粉杀菌消毒 。
养殖效益估算(按200元/公斤计算)
1、池塘养殖:每亩可放养500尾~800尾,成活率为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亩可收入6万元~10万元 。
2、池塘网箱养殖:每个3米×3米×1.5米的网箱放养100尾~200尾,成活率80%,养殖6个月~12个月平均达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万元~2万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