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吐珠风水宝地 黄龙吐珠风水宝地图片( 二 )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 , 有马牙山 , 海拔3056米 , 山体长5公里 , 山顶断崖崖嵬 , 巨石林立 , 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 , 因而得名 。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 , 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 , 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 , 其石厅形怪状 , 形态各异 , 或巨齿獠牙 , 如同猛兽血口 , 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 。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 , 头着毡帽 , 神态安然 。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 。在马牙山顶 , 北望天池 , 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 , 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 , 庐舍田庄 , 历历在目 。

真龙吐珠风水宝地 黄龙吐珠风水宝地图片

文章插图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
1.“天池石门”
(景名为 “石门一线”) 1783年 , 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 。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 , “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 , 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 , 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 , 其用过银两 , 著于明亮名下 , 赔缴还项” 。后来 明亮著碑文时 , 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 , 灵山屏列 , 峰势出没云雾中 , 上有天池在焉 。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 , 雪淹冰封 , 莫穷所自 。人欲探其胜者 , 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 。(1783年)余饬骑从 , 自南山口取道而入 。溪流曲折 , 山径纡回 , 林木交荫 , 蔚然深秀 , 穿岩越壑 , 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 , 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 。”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 , 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 , 两侧宽约百米 , 最窄处仅10来米 。石门两峰夹峙 , 一线中通 , 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 , 故又称“石峡” 。石壁巍峨 , 高达数十米 , 长约100米 , 天巧奇绝 , 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 。石色赭暗 , 如同铁 铸 , 又称“铁门关” 。石门内三工河穿流 , 水旋路转 , 河水湍急 , 浪花飞溅 , 崖耸谷深 , 声震幽谷 , 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 , 峭壁悬天险断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 ,  一线通途上青天 。”
真龙吐珠风水宝地 黄龙吐珠风水宝地图片

文章插图


2. “五十盘天”
(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 ,  渐就平岗 。” 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 。过石门后 , 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又一村”开始 , 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 , 约五十盘 。“五十盘”的大湾子处 , 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
3.“王母脚盆”
(又名“西小天池” , 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 , 喷薄于断岩之上者 , 小龙潭也 。潭水深碧 , 其源弗长 , 然虽流细力微 , 亦足以占溉近郭 。” 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 , 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 , 海拔1660米 , 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 , 水似玉汁 , 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 ,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 。池周围塔松竞秀 , 披绿挂翠 , 倒映湖中 , 墨染幽深;到了夜晚 , 碧月当空 , 静影沉壁 , 月影微颤 , 与粼波成趣 , 有诗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