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力推SPAC机制 境外上市备案制下新通途?( 二 )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也认为 , 境外上市新规和信息安全新规要求下 , 内地消费类、医疗健康行业、互联网和信息服务行业中细分市场下行业领导力较强、留存敏感性数据较少、主要由非人民币基金搭建、核心团队对境外投资者而言较有竞争力的公司 , 依然有赴境外尤其是赴港上市的需求 。
“相比A股市场 , 出于境外融资需要、投资者基础、行业受监管情况、红筹与VIE结构上市便利度、港股市场持续创新等各方面考虑 , 预计拟上市企业和考虑回归的在美中概股现阶段优先考虑的上市地仍将是港股 。 ”庞溟表示 。
SPAC机制短期内难见成效
而在证监会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同时 , 港交所也在适时地推动SPAC上市机制落地 。
1月1日 , 港交所引入新规则 , 设立全新SPAC上市机制 , 并自当日起生效 。
“我们希望透过引进SPAC上市机制 , 容许经验丰富而信誉良好的SPAC发起人物色新兴和创新产业公司作为并购目标 , 扶植一些富有潜力的企业新星茁壮成长、迈向成功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此前公开表示 。
所谓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 是由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募集资金而组建上市的“空壳公司” , 只有现金 , 没有任何其他业务 。 其成立的唯一目的是在上市后一段预设期限内用筹措的资金收购一家具有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的业务 , 以实现后者的融资与上市 。
因其上市时间短、成本低、信息披露有限 , SPAC成为近年来全球各大交易所吸引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手段 , 目前美国与新加坡市场均已进入了SAPC机制 , 伦敦交易所与东京交易所也将推动SPAC机制落地纳入日程 。
“主要是SPAC上市具有灵活性 , 而且理论上其实避免了传统的IPO监管 。 ”对于SPAC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原因 , 庞溟解释称 , 近年来 , 由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足 , 市场对高新科技企业存在高溢价估值和快速上市需求 , 通过需时短、成本低、披露信息有限的SPAC形式上市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
而且相比同样较快的借壳上市来说 , 庞溟认为 , SPAC的公司架构更加“干净” , 没有潜在的法律合规风险 。 而且因为可能拥有潜在的并购目标和上市特性 , 通常管理层也有相当的行业人脉和专业实力 , SPAC并购的估值往往比私募投资高 , 很多机构投资者在SPAC的“壳”上市时就已经认购其股票并且会密切留意关注SPAC选择的实体公司并购对象 , 所以融资也相对确定 。
有北京地区股权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指出 , 港股SPAC机制落地 , 正逢国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 境外上市预期趋于明朗 , 对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 。 “很多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前出于资金需求 , 需要大量融资 , 创始人股权本身就被稀释得比较多 。 传统上市经过Pre—IPO轮 , 或者是绿鞋机制 , 股份被进一步稀释 , 这是创始人和早期投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 通过SPAC上市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 还可以在上市后开启定向增发 。 ”
虽然SPAC机制为境内企业在港上市提供了新机遇 , 但采访中 , 市场人士却表示 , 短期内企业还是应该选择传统的上市方法 。
“证监会文件精神是对境外发行证券或者上市以及境内企业资产注入境外上市公司的各类情形均纳入监管 , 这个范围很广、没有监管遗漏 , 涵盖了股票、债券、第二上市、双重上市、介绍上市、SPAC等等 。 ”有投行人士表示 。 《管理办法》中即明确 , 对于在境外多地上市 , 以及通过借壳上市、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上市的 , 应当按照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要求履行备案程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