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文提到的伞降回收和栅格舵控制落区外 , 我国在火箭垂直回收上做了不少尝试 。
2020年12月22日 ,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 为我国未来中、低轨道卫星发射的迫切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据航天科技集团长八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 , 长八火箭是一款在立项之初就按不同发射需求设计两档配置的智慧火箭 , 身怀“可重复使用技术”等独门绝技 , 是我国未来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主力军 。
长八火箭研制团队围绕火箭一级回收开展了不少技术尝试 , 以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为目标 , 按步进行火箭回收实现 。
据了解 , 长八火箭已经在着陆缓冲机构、低空低速的返回段制导、自主控制等回收技术领域做了试验 , 后续将在回收关键技术进一步攻关 。
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也围绕火箭垂直回收做了不少工作 。
2021年7月 ,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完成了首次完成10米级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自由飞行 , 即被称之为“蚱蜢跳”的运载火箭垂直回收飞行试验 。 10月13日 , 该公司完成了百米级垂直回收试验 , 引发了航天圈的热议 。
实现火箭垂直回收有两大难点 , 一是发动机推力可调、能重复使用 , 二是控制系统精准无误 。 深蓝航天CEO霍亮介绍 , 该公司从2019年开始 , 就持续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工程技术的突破和积累 。
在发动机技术方面 , 该公司率先在低温无毒推进剂上应用了针栓喷注技术 , 这也是美国猎鹰九号火箭使用的“Merlin”发动机采用的技术方向 , 实现了推力的平滑调节和稳定工作 。 同时 , 该公司还开发出了一款经过工程验证的50千牛量级针栓发动机 , 并已经过反复使用10次以上的工程验证;该型发动机采用了电动泵供应技术 , 与电子号火箭“Rutherford”发动机使用的技术体制相同 。
在回收控制系统方面 , 深蓝航天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深入探索和工程化实践 , 并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工程问题 。 例如发动机的响应特性和垂直下落过程的动态测量误差等 。
深蓝航天投资副总裁束浩然表示 , 该公司今年将进行1公里级和10公里级的火箭垂直回收试验验证 , 成功后将推动中国火箭垂直回收步入新的阶段 。
SpaceX探索火箭回收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 , 这也告诉中国航天 , 探索新技术就必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下足功夫 , 才能真正实现颠覆式突破 。
图、视频由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提供
文/《中国航天报》采访人员 刘岩
【火箭回收,中国航天走到了哪一步?】来源:中国航天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