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二、用作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17、者
助词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 。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的人;
者……也,判断句 。陈胜者,阳贾人也 。
18、之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如: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二)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 元音字母有哪些语文 元音字母有哪些
- 夏蚊成雷造句 夏蚊成雷文言文翻译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 小学二年级语文摘抄好词好句大全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
- 一年级上册语文 一年级上册
- 适合表示心情愉悦文言文
- 初中语文课件全套下载 初中语文免费课件网站
- 2022母亲节祝福语文案说说
- 颜真卿书法特点语文书原文 颜真卿书法特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