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代始祖”一定是与某一个姓氏所最开始进行世系历史记载的祖先相合一的,这个祖先我们同样以姓和氏的统一为尺度而不作细分,也就是说,我们遵循秦汉以来姓与氏合一的传统,并据此指出各该姓氏有血缘世系历史记载的第一世祖先,对中华萧氏来说,萧叔大心天然地成了整个中华萧氏所公认的开代始祖,因而也算是整个中华萧氏的所谓“开基祖”(总开基祖) 。由此可见,“开代始祖”与得姓始祖相比,就多了一个条件:“得姓始祖”是第一次使用该姓,“开代始祖”则除了使用该姓(不一定是第一次使用,但可能是第一次使用,在中华萧氏这里就不是第一次使用)而外,还要具备一个根本条件:该姓世系的第一世祖先(整个姓氏的总世系),因此,世系并且是第一世祖先是“开代始祖”的必备条件 。
【潮阳萧氏祖公风水 萧氏菊公风水】三、“宗系始祖”事实上是从“我”开始而上追溯至可以明确知道的最初世系的祖先 。这一点,从目前的许多断线谱即不知道最初的祖先从何而来,只知道我是某某公之后 。比如,许多一菊公后人,就只知道是“九公之后”,因而一菊公就成了该支萧氏的宗系祖先 。不过,后来又更进一步地追问,有的从一菊公追溯到霁公,有的追溯到霖公等,这样,霁公或霖公又成了各该支的宗系始祖,又再往前推,进而推到了萧叔大心,这样,作为萧氏“开代始祖”的萧叔大心同时又成了世系的“宗系始祖” 。由此可见,“宗系始祖”在“得姓始祖”、“开代始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条件,形成了三个条件:⑴使用的是这一公认的姓氏;⑵第一世的始祖,并有连续的世系;⑶可以确实可知的世系起点为始(“断自可知”) 。正是因为有这第三个条件,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宗支世系虽然越来越远,但却未必是“确实可知”,因而出现了混宗乱宗等现象 。所以,我们强调,以严肃的态度编家谱,应以“宗系始祖”为族谱中世系图表记载从现在到有世系“确实可知”的祖先为止,更远的可以作为文化、作为信仰来阐述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家谱都没有达到这一点,包括我自己的支谱,当时从谱到谱,虽然明知有问题,但还是作为信仰而录,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 。
四、“迁入始祖”以迁居而另起隔段世系为基本条件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口迁移都是必然现象 。问题在于,当人口迁移到一地以后,由于艰苦原因,最初并没有编辑家谱,有的甚至几百年后才编家谱,这样就出现了以下情形:有的带着老谱而知自己的支系始祖,在一个新的地方确认始适祖以开宗立派;有是根本不知本支所自,只知始迁而至的始迁祖而开宗立派;有的甚至连始迁祖都不知道,只是在编谱时可以上溯数代而定……情况压下分复杂 。也就是说,新到一地以后,有些宗支有世系,有些宗支却没有世系的;有时始迁祖迁入比较早,因时代变迁甚至或几百年后才修谱从而开始有始迁祖的记载,或者只有少部分始迁祖世系记载,从而造成了不少始迁祖后断代无考,我们从“寻根网”上可见,这类现象特别多 。由此可见,“迁入始祖”又在“得姓始祖”、“开代始祖”、“宗系始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条件,形成了四个条件:⑴使用的是这一公认的姓氏;⑵第一世的始祖,并有连续的世系;⑶可以确实可知的世系起点为始(“断自可知”);迁入某个新的地方开宗立派(也可延续老派),并有清晰的世系源流 。
这样,我们看到:上述六类祖先的相互关系可以作如下结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