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给父亲写信的麻醉医生:我渐渐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目睹您行医之痛 , 我还是做了医生
----对话给父亲写信的麻醉医生:我渐渐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
谭医生在手术中 。
----对话给父亲写信的麻醉医生:我渐渐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
----对话给父亲写信的麻醉医生:我渐渐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
谭医生小时候(左)和父亲(中)的合影 。
2019年12月26日 ,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以中文形式在其官网上面发布了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给父亲的一封信》 , 这篇文章获得了《柳叶刀》于2019年设立Wakley—Wu Lien The(威克利—伍连德)奖 。 该文讲述了两代中国医生的行医故事 , 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下了父亲经历的2次医疗纠纷和自己工作后经历的2次有点类似的手术 , 感慨万千 。 文章不到2000字 , 却让许许多多读者潸然泪下 。
日前 , 紫牛新闻采访人员联系到谭医生 , 他正在机场过安检 。 就这样在出差间隙 , 他接受了紫牛新闻采访人员的采访 。
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张冰晶 受访者供图
“父亲两次遭遇医疗纠纷 ,
让我下定决心不报考医学院”
1975年出生的谭文斐是辽宁省大连人 。 如今定居沈阳的他 , 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 而写信给父亲的时候 , 正是他从事麻醉工作的第20年 。
聊起这封感人的信 , 谭医生说 , 那是自己和父亲真实的故事 。 谭文斐的父亲生前是一名外科医生 , 职业生涯中曾遇到两次严重的手术纠纷 。
“1974年 , 父亲为病人做胃大部切除手术 , 患者没有完全清醒 , 误吸窒息死亡;当时遵义市毕节专区医院刘院长出面解决纠纷 , 被患者家属殴打 , 全院停止工作三天 。 ”
谭医生说 , 这件事是在自己还没出生时发生的 。 “父亲其实从来没有给我提起这件事 , 妈妈总说这个事情 , 说当时手术是挺顺利的 , 但患者还是死在了手术台上 。 当时认定的是返流误吸 , 但是从麻醉的专业来讲 , 我觉得是返流误吸的可能性不大 , 因为是胃部手术 , 患者当时胃都是空的 , 我推断可能是因为麻醉镇静过深 , 导致患者后来窒息 。 但最终定的责任是手术失败 , 所有的责任都是父亲承担 。 ”
谭医生说 , 当时这个手术的影响很坏 , 往后的日子父亲每次提到都黯然神伤 , “我想在他心里 , 是有很深的阴影的 。 ”
信中记录的第二个案例 , 发生在1993年 。
“父亲作为术者完成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 患者麻醉拔管时呛咳 , 血压急剧上升 , 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 , 患者死在手术台上 。 ”
谭医生说:“1993年的麻醉药物和技术还没有今天这么好 , 没有一个既能让患者睁眼睛听你指令还不能动的药物 , 患者只要一醒过来 , 这个气管导管在他的嗓子里面 , 他就会呛咳 , 其实是一个正常的麻醉的并发症 , 应该不能算是事故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