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二 )


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文章图片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 , 账号共发布了27条短视频 , 总播放量达到450万 , 粉丝也突破了10万 。 少年儿童出版社随即与抖音携手 , 联合推出“十万分好奇”活动 , 在抖音全平台面向网友征集好奇短视频 。 海洋里有没有美人鱼和海怪?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会面临什么?……面对网友千奇百怪的提问 , 出版社请来了“蛟龙号”潜水器副总指挥崔维成教授、“羲和号”卫星执行经理兼副总设计师陈昌亚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与到活动中来 。
“海怪我没有见到过 , 但我想美人鱼可能真的会有!”崔维成教授一上来的答案让不少网友吃惊 。 他进一步通过视频解释:“目前我们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还非常少 , 真正下潜到过的地方可能只占到海洋面积的5%以下 , 这也意味着很多新奇的物种还有待我们探索 。 ”
截至目前 , “十万分好奇”活动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达到了8.6亿 。
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文章图片

背后
院士天团前来助阵
《十万个为什么》要视频化 , 背后的“院士天团”第一时间前来助阵 。
已经85岁高龄的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是《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海洋分卷的主编 。 在书中 , 他设置了近300个问题 , 自己撰写或请相关专家回答 。 这一次听说《十万个为什么》要涉足视频版 , 汪品先率先参与进来 。 第一条视频 , 汪品先选择了对“海水是蓝的 , 但浪花为什么是白的”这样一个有趣的小问题进行生动、通俗的解答 , 播出后播放量迅速超过10万 。
“现在科普的形式是不断地改进 , 不断地创新 , 短视频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品种 , 我算是体会到了 。 ”汪品先直言 , “能跟这么多人对话 , 心里非常暖 。 ”
像汪品先院士、杨雄里院士一样 ,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 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 ,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等 , 也都陆续参与到了《十万个为什么》视频制作当中 。
从书走向短视频!陪伴一代代人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新了
文章图片

王一教授曾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物理分卷 , 撰写了其中“时间旅行可能吗”“物质的质量从哪里来”等问题 。 他回忆 , 小时候就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 , 这本书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探索自然科学的大门 , 也为日后选择研究物理起到了启蒙作用 。 如今 ,他非常高兴“接过了接力棒” , 用这部书的视频化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
“除了院士和科技界专家学者 , 未来会有更多视频达人参与到《十万个为什么》视频化的工作中来 。 ”冯杰进一步介绍说 。
延伸
更多科普读物开始数字化
越来越多的科普读物 , 乃至 学术大咖都满怀热情地拥抱数字化时代 , 在短视频平台上大显身手 。
“物理大神”、大学老师陈征发短视频演示“几百万电子伏特轰出来利希滕贝格图形束流树”的景象 , 还用易懂的物理知识讲述“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为什么舟会‘自横’ , 而不是‘自顺’、‘自斜’或者‘自转’?”;原央视科普节目出镜实验员宁原“用实物 , 给镜头” , 为观众解释山火为何会复燃、蚊子为啥会叮人;坐拥200万粉丝的“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 , 通过吹气球让大家了解到火箭飞天的速度来源于火箭燃烧的反作用力…… 这些都曾让人直呼:科学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