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于改变中“人”的觉醒( 二 )

第一方面 , 人生观与价值观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 而其中在生活或艺术层面的认知与感悟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的灵感来源 。 大多数建筑师的涉猎范围比较广 , 有爱好文学的 , 也有喜欢音乐的 , 还有些是酷爱哲学 , 而他最近的兴趣就是哲学 。 建筑师往往具备很深的思想境界 , 正因如此做出来的建筑才会充满灵性和质感 。

\n \n

\n \n

另一方面就是建筑本身所提供的灵感来源 。 胡越对此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人要跑起来 , 跑起来的前提就是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 有阻力才会让人跑起来 。 ”在建筑方面 , 建筑师就是要把建筑本身所带有的“阻力”变为“动力” , 挖掘其中的灵感 , 限制越多越能做好 , 碰壁越多越灵活 。 对于这个“阻力” ,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建筑周围环境和设计要求以及空间形态和功能设备所带来的制约 , 这些制约也是灵感来源的一部分 。

\n \n

胡越说:“我对建筑设计一直都有灵感 , 但是我自己也有好多缺陷 , 我是一个内秀的人吧 , 除了建筑设计外 , 其它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好 。 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综合能力 , 不仅在建筑上有创造能力 , 表达和管理上也应该很出色 。 对于一些事情我只是精神跟着大家 , 但行动上却比较迟缓 , 但是我一直都想更进步一点 , 一直在那么做 , 一直在努力 , 至于成功与否我没想那么多 。 ”

\n \n

\n \n

喜欢动脑琢磨一些东西 , 但性格使然令他没有表达出来 , 而这些欠缺使得他本来感兴趣的一些项目 , 到最后并没有得到 , 说到这里他表示很惋惜 。 现在胡越也很重视自己这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 同时对自己提高了要求 。

\n

对建筑师的期望

\n \n

“对于文化的感知是每一位建筑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 要把工作与自己的文化感知结合起来 , 这样才会具有人文情怀 , 从而使得所建造的建筑具有文化质感 。 ”

\n \n

作为建筑师一定要尊重环境和历史 。 当代有一些现象不是很好 , 好多古老的历史的东西都被破坏了 , 然后在上面建立新的东西 , 这些新的东西还要加上并不是很标准的古代元素 。 这样的“破旧立新”让胡越感到非常痛苦 。

\n \n

胡越说:“对历史 , 对文化 , 人应该有个态度 。 人对待历史应该充满敬畏 ,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要充满爱心 。 建筑师一定要有正确的使命感 , 要做当代的建筑 , 而不是向后看 , 把老的建筑拆掉再做所谓‘新的老建筑’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 老的建筑要保存下来 , 而我们建筑师应该朝前看 , 去预测几年以后的建筑的模样 。 有前瞻性的心态才可以带动时代的进步 , 这才是建筑师应有的使命感 。 ”

\n \n

另外一方面 , 要懂得创新 。 对胡越而言 , 他一直把创新作为自己职业生涯里最主要的追求 。 我们国家建筑发展历程相对较短 , 与整个国际相比水平较为落后 。 所以更要注重创新 。

\n \n

国建筑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落后 , 因此创新的难度会更大 。 由于我们日常工作中看了很多外国资料 , 很容易在创作中特别是在形式上受到国外建筑师的影响 。 发现中国建筑面临的特殊问题并提出智慧的“解”是中国建筑创新的重要途径 。

\n \n

\n \n

档案声音

\n

胡越非常欣赏人具有的独立能力和一直向前的求知欲望 , 这样的心态可以进行以后的创新 , 并且可以创造出很积极性的东西 。 对文化历史和环境 , 他心存尊敬和欣赏 , 对待建筑设计 , 他寄托希望和理想 。

\n

本期索引

\n

档案编号:20170630

\n

【36-2-1】马国馨: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师 , 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博士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

\n

【36-2-2】亚运会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奥体中心)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南侧 , 与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奥运村隔路相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