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供应链受制于人的情况下 , 一旦有意外发生 , 手机厂商很难规避负面影响 , 这背后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
或许受此影响 , 国内手机厂商早早就萌生了自研手机SoC的想法 。 但遗憾的是 , 除了华为 , 国内手机厂商尚未成功摆脱对于高通旗舰芯片的依赖 。
2017年小米发布的小米5C手机曾搭载了自研的澎湃S1处理器 , 但后续的澎湃S2多次流片失败 , 造芯计划最终搁浅 。
据悉 , OPPO旗下芯片子公司ZEKU(哲库科技)也在研发SoC芯片 。 有媒体指出 , OPPO计划由台积电代工其研发的3纳米SoC芯片 , 如果研发顺利 , 将搭载在2023年或2024年推出的旗舰手机上 。
从小米澎湃S2的失败经历和华为的探索来看 , 自研手机SoC芯片的难度非常高 。 研发一款SoC芯片至少需要三年 , 并投入大量的资金 , 雷军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形容造芯是“九死一生” 。 这对于手机厂商的财力和勇气 , 都是巨大的考验 。
不过 , 难而正确的事情 , 坚持才更有意义 。 自研SoC可以帮助手机厂商更好地控制软硬件集成 , 在体验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 尤其是在高通旗舰处理器产品力不足的情况下 。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 , 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无论是AR、VR还是元宇宙 , 其对软硬件的要求都会显著高于手机 。 这也对智能设备SoC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尤其是元宇宙 , 英特尔公司指出 , 元宇宙可能是继万维网和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主要计算平台 , 但当前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根本不足以实现这一愿景 , 人类的集体计算能力至少还需要提升1000倍 。
这意味着下一代的计算平台对于终端设备性能的要求会更加极致 , 有SoC芯片自研能力、能把软硬件高度集成的企业才会是未来的赢家 。
在软硬件集成方面 , 拥有封闭IOS生态和超强A系列芯片的苹果无人能出其右 。 开发安卓系统谷歌也在最新的Pixel 6系列手机上搭载了自研Tensor处理器 , 试图补足SoC芯片上的短板 。
但国内的手机厂商在软件层面上仍然较为依赖安卓系统 , 在硬件层面也缺乏SoC的设计、制造能力 , 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 , 在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角逐中 , 国产手机厂商的道路大概率会越走越窄 。
【国产手机冲高端,白忙一场】核心芯片受制于人 , 国产手机恐难打破苹果“制霸”高端的局面 。 苹果拿走全行业四分之三利润的现象还会继续上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