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形风水宝地有几种 鸳鸯山风水宝地图( 三 )


每一种玉礼器背后,都有一个宗教信仰的观念 。拿《周礼》来讲,玉礼器有所谓标准六器:璧、琮、圭、璋、璜、琥,被后人当作西周六器 。但到目前为止,西周墓葬中没有一处出土《周礼》记载的六器,反而玉柄形器和玉鱼的数量最多 。借助大量出土的周代玉器实物,我们认为“六器”说肯定不是西周的玉礼器组合,而是在秦汉时代重“六”的文化偏好背景下,派生出来的玉礼器体系观 。
把这个线索归纳出来,哪一种玉礼器从哪儿传到哪儿,玉文化怎样统一中国,有个传播过程,绝不是一句虚话 。以玉琮为例,最早在安徽薛家岗文化遗址发现一个很小的玉琮,方方的中间有一个圆孔,时间在5500年前左右 。之后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玉琮 。梳理一下玉琮的传播线索,大概就是薛家岗文化、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石峁、芦山峁)、陶寺文化、齐家文化 。
“西玉东输”之说
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玉石之路”的实地考察是如何缘起的?
叶舒宪:玉石之路,一开始很朦胧 。2012年春,我应邀出席在陕西榆林举行的晋陕蒙伞头秧歌大赛做评审 。榆林文联主席知道我研究玉文化,就带我去石峁看玉,那时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还没公布 。石峁出玉早已经出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常年展示着一柜子玉,各种颜色都有 。当地没有玉矿,那么这些4000年以上的玉从哪儿来的?玉石之路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
2013年春,我们在陕西榆林举办“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玉石之路的项目已经明示出来 。从2014年起就展开更加系统的调研 。
最早是调查《穆天子传》中所记载的周穆王走的那条路 。《穆天子传》这本书,一般人不把它当史料看,当成游记、文学看待 。《穆天子传》讲什么?西周第五代帝王,好像突发奇想,要到西方昆仑找西王母 。它记的是什么?像日记一样,今天走了多少里,从哪儿走到哪儿,明天走多少,走的什么路线 。从关中顺着渭河、黄河向东走到今天的三门峡,然后过黄河往北进入山西,出雁门关到大同盆地,往左拐入河套地区,然后在那儿用玉璧祭祀了河神,黄河之神显灵,显出西去昆仑的路线 。
他为什么这么走?周穆王这条被人们当成文学想象的道路,事实上是一条当时已经形成的“轻车熟路” 。周穆王去,并没有说去探路,他驾着八骏,带着六师浩浩荡荡前去 。我们去看周穆王这条路,有没有运玉的可能 。一调查,发现那条路正是山西人走西口的路 。事实上,这条陆地上的路还是后来形成的,在史前时代,没有马没有车怎么走?只有沿着黄河走,现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中原地区史前期出玉的地方大都在黄河两岸和黄河支流地区 。
三联生活周刊:在考察中,你如何发现5300年前,最早的玄玉进入中原的路线图?
叶舒宪:中原的古人最初根本没有新疆和田的概念,连祁连山都不知道 。最早的西部玉石输送就是顺着渭河进入中原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的上游甘肃武山县鸳鸯山,就出这种叫鸳鸯玉的蛇纹石 。我们认为这就是《山海经》独家记录的玄玉 。在第10次考察中找到了矿山,当地老乡家的门墩都是这种玉料做的,整个山上都是 。这就相当于找到了5000年前中原玉器生产使用的主要玉材来源,这个玉矿现在还在开采,用来制作旅游纪念品夜光杯 。
这是5300年前的证据,天水过来不是宝鸡嘛,顺着宝鸡、西安过去,就是泾河和渭河交汇的地方:杨官寨遗址,在那儿也出土了墨绿色蛇纹石的玉钺 。然后渭河汇到黄河,过去又是河南灵宝,也发掘出一批这种玉钺,这一路都串联起来,其证明作用不言而喻 。古代河水肯定是最好的运输线,这条顺渭河而来的玉石之路,被我们称为“西玉东输”进入中原的第一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