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公墓有哪些地方 长治陵园公墓公司排名( 四 )


分水岭墓地是一处延续不断的家族墓地,尤其是大型墓中的对子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族墓葬制度的特点 。
(一)从墓葬的形致看这几组对子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一般为北偏东20°左右 。一般为单棺单椁,外椁多用枋木叠砌构筑,墓室的填土大经夯筑,积石积炭,以防盗防潮 。墓底部铺河卵石,上涂青灰膏泥 。有的还铺金箔片,符合“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
(二)随葬品的器物组合,由于部分墓葬被盗,出土的随葬品组合不太全面,但仍看出,随葬品青铜礼器组合为鼎、豆、壶、罍、敦、簠、盘、舟;兵器有戈、剑、刀、镞等;装饰器有玉佩、玉龙、骨器等;乐器是以铜编钟、石磬等;后期的墓葬中出现了铁器,主要以农业工具为主 。还有的墓葬中出现漆器,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未能保存下来 。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车马器 。在这个墓地还发现了车马坑 。
由于墓葬时代的先后不同,随葬品也不同,早期的M269与M270出土器物中的礼器与中原地区有相似之处,像鼎、方壶等就与北方商代的石楼青铜文化有相近的风格 。同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M269的羊首铜矩銎斧以及矛、镞等 。
M 10与M11随葬品中的铜礼器造型接近于晋国的侯马的牛村墓葬中的器物造型 。M12与M25、M14与M26、M20与M21随葬品中礼器组合接近于同期的晋国墓的的随葬品,主要为镬鼎、豆、壶、鉴、舟、匜、以及车马器、兵器、乐器等 。随葬品的多寡同时也反映着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小诸侯享受着大国的礼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族也逐渐走向衰落,从随葬品的变化看,早期的墓葬的随葬品比较丰富 。到了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陶铜器并存的随葬组合以及仿铜礼器,充分说明了家族的衰落 。该墓地的随葬品中有许多精品,像M14的铜人俑、陶人、陶虎不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战国时期衣冠服饰的重要资料 。同时出土的乐器是研究古代乐舞艺术和音乐珍贵的实物资料 。尤其是M12出土的鎏金铜匜中的图案—水陆攻战图是中国錾刻工艺的最早实例 。
综上所述,长治分水岭的7组14座对子墓反映着春秋至战国时期长治地区赤狄家族墓地的变化以及墓葬制度的延续,表现着这个家族的由盛变衰的过程 。不同文化类型器物的在同一墓葬群中的并存还反映着上党地区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一处研究古代上党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实物史料 。
【长治公墓有哪些地方 长治陵园公墓公司排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