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个排名对应的 , 国际巨头基本都在印度都遭遇过税务上的苦头 , 包括但不限于微软、诺基亚、惠普、谷歌、雅虎、三星、华为等等 , 小米只是一个新的收割对象 。
在此之前 , 多家中国企业也被突袭过办公室 , 字节跳动还被冻结过资产 。
如果联想到更早之前的针对中国APP的封禁 , “开放、公平、非歧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3
在印度当老大 , 可能没什么好下场 。
在小米之前 , 印度市场上曾是诺基亚独大 , 印度不仅是诺基亚的重要市场 , 还是生产基地 , 2013年 , 诺基亚也遭到过一出突袭办公室的戏码 , 被怀疑逃税5.42亿美元 , 第二年又向诺基亚开出了4.14亿美元的欠税单 。
那时 , 恰逢微软要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 , 一个美国公司收购芬兰公司 , 在印度节外生枝了 , 印度认为 , 想要完成资产转交 , 就得先向税务部门补齐11亿美元的税款 。
项目一加总 , 要缴的税还越来越多了 , 诺基亚觉得这事儿荒谬 , 但交易不得不因此延期 。
现在诺基亚还在支持“Make in India” , 但是已经大不如前 。
还有更惨的 。
2007年 , 来自欧洲的通信运营商沃达丰收购了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在印度的业务 , 进入了印度市场 , 也是奔着当老大去的 , 但是出师不利 。
印度税务部门认为 , 这笔交易虽然是俩外国公司 , 但是资产在印度 , 得缴税 , 相关的资本利得税开出了26亿美元 。
但是沃达丰显然是不愿意的 , 于是一路开始打官司上诉 , 官司一路打到了印度高院 , 最终在2012年落定沃达丰胜诉 。
胜诉了是吧?还是能搞你 , 骚操作很快就来了 , 印度居然修改了税法 , 而且新税法溯及既往 , 可追溯到60年代 , 看起来沃达丰的这笔税款 , 印度是势在必得了 。
有法可依后 , 印度最高法院最终也推翻了自己的判决 , 沃达丰又败诉了 , 各种补税、滞纳金、利息 , 罚单滚到了51亿 。
连美国人都坐不住了 , 这个口子一开 , 以往欧美在印度的交易都得纳税 , 那还了得?
这笔税收 , 成了国际争端 。
后来 , 为了平息欧美的怒气 , 印度财长表示 , 不会对50年前的案子大动干戈 , 仅对6年内的案件回溯 , 最后这个条款就成为了为沃达丰定制 。
到了2017年 , 印度还向早就出清业务的和黄发出了790亿卢比(约96亿港元)的税务罚单和高达1643亿卢比(约200亿港元)的利息 。

文章图片
图6/7
这笔交易无论是买的还是卖的 , 都没有精过印度 。
4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 , 小米的这笔罚单 , 面临的状况也不是很妙 。
1、印度的税收申诉 , 出了名的难 , 根据德勤的一份报告 , 从上诉、仲裁、法院到最高法院 , 一整套流程下来 , 最高可达8年 , 和解可能比打官司划算 。
如果真的打官司 , 成本可能比罚款还高 。
2、现在的大趋势是 , 经济环境不好 , 大家都在拼命扩大税源 , 去年底 , 全球最低的税率统一到15% , 130多个国家签字 , 就连避税天堂爱尔兰也没有顶住压力 , 提高了税率 。
据OECD测算 , 全球最低税税率为15% , 预计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增加1500亿美元的企业所得税收入 。
扩大税源这事儿对于发达国家都很急迫 , 更遑论印度这样本来就紧张的国家 , 最低税率对印度的影响虽然不大 , 但是税收合规的事儿紧一紧 , 那么自然能够从小米这样的大户手里拿到钱 。
小米基本上是顺着“Make in India”的节奏进入的印度市场 , 被要求补税的2017年 , 小米手机的市占率在印度排到了第一 , 后来更是直接设厂 , 本地化管理 , 印度市面上的大部分手机 , 都来自印度工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