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 AR/VR内容及服务行业市场就有超5000名参与者 , 根据艾瑞数据 , 飞天云动2020年所占市场份额只有2.3% 。
为了推广自家的AR/VR SaaS平台 , 飞天云动的广告及营销开支不断增加 , 导致整体分销和销售开支由2018年的80万元 , 增至2019年的550万元 , 2020年进一步达到730万元 。
招股书还将该项数字大幅增长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为员工成本的增加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 公司的全职雇员数量不过125名 。
元宇宙1.0下的政策风险
在国外 , 全球“元宇宙第一股”的称号被冠到视频游戏创作平台Roblox身上 。
2021年3月 , Roblox第一次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说明书 , 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 , 上市当日以高于开盘价的69.6美元收盘 , 其背后的元宇宙光环吸引了投资者的热情和追随 , 上市8个月股价最高飙升超过120美元 , 截至发稿收盘价为84.38美元 , 总市值488.42亿美元 。
Roblox 2021年Q3财报显示 , 其收入同比增长102% , 达到5.093亿美元 , 平均日活跃用户为4730万 , 第三季度游戏玩家在该平台上花费了112亿小时 。
之所以冲击国内“元宇宙第一股” , 飞天云动无疑是看中了这个新生事物具有想像力的商业化空间 。
根据艾瑞咨询 , 元宇宙目前主要处于1.0概念版本阶段 , 即体验属性的虚拟世界阶段 , 预计将进化并经历元宇宙2.0及元宇宙3.0阶段 , 最终 , 虚拟世界将覆盖广泛的真实场景 , 能够反映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 , 形成一个完整、可持续的沉浸式世界 。
落地到变现途径上 , 元宇宙产业可以承载多种商业模式 , 如营销广告、销售佣金、内容付费、用户打赏、会员付费及数字资产交易等 。
飞天云动认为 , 所有AR/VR场景都可以被认为是当下时代的元宇宙 , 核心基础则是基于AR/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以及由其构建出的虚拟世界场景的核心应用 , 这为元宇宙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条件及准入门槛 。 言外之意 , 目前的AR/VR各项业务线为成为元宇宙大军中的一员提供了最佳切入口 。
近两年来 , 国家出台众多政策中均明确提及加强对5G、云计算、AR/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产业的部署和支持 , 而这些技术均是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关键底层技术 。 如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 其中声明我国要加快推广5G+AR/VR的新型信息消费 。 再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及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
受此影响 , 国内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对元宇宙开启布局 , 生怕错过这一必争赛道 。 然而 , 元宇宙及相关产业的概念定义、标准规则、法律法规都处于空白 , 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 。 清华大学一份《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称 , 由于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 具有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 , 至少存在资本操纵、舆论泡沫、伦理制约、垄断张力、产业内卷、算力压力、经济风险、沉迷风险、隐私风险和知识产权保护十大风险点 , 需要产业和市场回归理性 。

文章图片
图3/3
飞天宇宙平台展示截图 , 图源:公司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 , 在为客户提供元宇宙服务的同时 , 飞天云动于2021年11月公布也将发布自身的飞天元宇宙平台 , 预期其中有一个可以让用户自由活动的虚拟商业街区并进入商户的商业场景 , 例如展示厅 。 该元宇宙平台计划属初步阶段 , 并无肯定的变现业务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