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封闭式硬件社交 , 会在炫耀性消费路上跑偏吗?我们知道 , 当社交作为一款开放性的软件产品而存在的时候 , 它无法制造群体优越感 。
比如微信微博 , 它只是一个平台或工具 , 人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并拥有它 , 也因此无法产生炫耀性消费 , 但当圈层社交的价值捆绑硬件产品一同出售的时候 , 它就拥有了另一重属性——社交炫耀性价值 。
小天才电话手表本质是制造了封闭的儿童社交圈 , 且具备排他性 , 然后再通过推陈出新的新品迭代 , 而更贵更炫的新品往往在价值、功能、材质上要更好 , 天然对小孩更有吸引力 , 也因此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制造隐性的社交炫耀感 。
“炫耀性消费”是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托斯丹·范伯伦(Thorstein Veblen)在其1899年所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所提出——即人们将物质财富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 , 并通过购买相应产品以凸显其(理想的或实际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 。
某种意义上 , 小天才电话手表碰一碰交友的动作 , 就隐含了产品展示的属性 , 由于不同的手表产品低、中、高的硬件定价、不同定位天然的又制造了圈子内的产品鄙视链——因为更好的硬件产品自然更容易吸引周围其他人的关注 , 产生隐性的炫耀价值与身份感 , 并推动其他人更新换代 。
在过去南方周末的报道中也有指出:“家长们并非不知道儿童手表的成本 , 但是不想买便宜的产品、丢了孩子的面子 。 小天才恰好抓住了这个消费心理 , 主打多功能的Z系列产品比基础通话功能的Y系列卖得好 。 ”
当其他同学用上最新、最贵的小天才的时候 , 其他的人无疑会开始也倾向于让父母购买最贵、最新的那一款 。 从当前来看 , 这种倾向无疑又在同一个硬件圈层内划分了鄙视链 。
也就是说 , 一旦这款儿童手表作为圈子内的社交货币的价值存在 , 小天才就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价格、不断迭代硬件去不断收割家长的钱包 。
早前 , 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曾经发起了“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品质好友联盟” , 希望能通过不同品牌之间的合作打通不同儿童手表品牌之间的交友问题 。
而不同品牌之间的打通其实有利于破除儿童时期就形成的社交圈层鄙视链 , 破除人以群分的固有偏见 , 对小孩形成健康的社交习惯的引导 。
而封闭式圈层社交是的本质是在儿童穿戴层面形成封闭式、排他式的群体共识 , 通过硬件的不断迭代 , 间接让家长们为这种裹挟在儿童群体中炫耀性消费买单 。
在今天双减、鼓励二胎的政策背景下 , 那些在制造内卷、制造儿童炫耀性消费的社交模式、不利于给家长松绑与减负的教育类产品都往往容易触碰未来的监管红线 , 这是小天才未来不断扩张、制造封闭社交圈与不断升级迭代硬件让家长买单的风险之处 。
4.圈层社交产品容易成也圈子 , 败也圈子在《圈层效应》一书中 , 作者从与年轻人互动和交往中发现 ,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群体化了 , 社群是他们有意识的内心选择 , 也可能是千禧一代最重要的身份标准 , 社群给他们归属感、目标感、意义和接受感 , 他们特别支持它们决定归属的社群、他们喜欢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把决定强加给他们 。
本质上 , 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的玩法其实是对应了当下千禧一代圈层化群体行为特征 , 它这种软硬件一体化封闭社交模式是一种圈层社交模式 , 小天才未来在社交上的想象空间很大 。
但难题在于 , 它能否维持圈子的稳定性 , 带动社交圈的升级与迁移 , 将孩子在少儿时期建立的品牌印象与社交链 , 带到成年 。 但这是最难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