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赋能中心 , 打造AI生态的“热带雨林”
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聚 , 让上岛企业间逐渐发生化学反应——小企业接大企业的订单 , 大企业为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 大型企业和张江集团联手孵化小企业 , 园区负责基础服务导流 , 企业负责专业服务 , 普华永道AI联合创新中心、ABB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普洛斯科技创新中心等六个创新中心也应运而生 。 其中 , IBM Waston Build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向国内企业提供了80门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 , 并承诺无论大中小企业 , 都可以免费使用IBM Waston提供的技术能力 。
数百家企业间的化学反应将人工智能岛规划中的“智能应用层”具象成了岛内丰富的应用场景 。 以纷至沓来的AI企业为核心 , 多层级AI生态圈初见其貌 , 人工智能开始成为张江乃至浦东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
作为张江科学城的重点区域之一 , 人工智能岛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 创新要素完备、大中小企业元素丰富 , 从技术、产业研究到资本已形成联动效应 。 这些也吸引了跨国企业来岛上搭建生态孵化加速器 。 2020年7月 , “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在人工智能岛正式启用 。 通过闭门投融资对接会等方式 , 红杉中国孵化中心在上海地区持续加码、近期密集投资了一批早期初创企业 , 包括沐曦科技、云豹智能、奔曜科技、杉互健康、卫瓴科技等 。 成立一年来 , 卫瓴科技已从5人创始团队发展到60人的团队规模 , 仅仅半年时间 , 卫瓴科技团队就从原来的几个格子间到现在“占领”了孵化中心的一整层楼 。
由岛变区 , 高能“岛核”的辐射
几年来 , 张江人工智能岛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 袁涛构思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是 , 先建岛 , 再扩区 , 由点到面 , 再到全方位的立体辐射 。
人工智能岛已集聚100多家企业 , 大企业有20多家 , 其余的70多家都是中小企业 。 但是 , 正如所有园区建设一样 , 人工智能岛的空间承载能力同样有限 , 很多晚到的企业只能“环岛兴叹” 。 2020年7月 , 张江提出了由“岛”变“区”的概念 , 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
高能产业岛核的形成 , 对岛外的辐射越来越强 。 由于岛上的头部企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平台的吸引 , 很多想上岛而不能的企业主动聚集到环岛区域 。 由此在智能岛对面形成了一条人工智能街区 , 环岛的张江中区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创新企业 。 人工智能企业之外 , 这个区域业态丰富 , 这里还汇集了百度、罗氏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
人工智能集聚区正构筑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 张江科学城聚集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等一批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设施 , 布局了李政道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载体 , 区域内在建的科学会堂等公共活动中心 , 将为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提供学术交流和实践展示的最佳平台 。 科学会堂的建设将于2021年底完工 , 2022年一些大型活动甚至是国际性大会会场将选址于此 。
至此 , 智能岛的人工智能路线图形成了闭环:产业高度聚集的“岛核” , 辐射周边 , 吸引更广大的人工智能企业进驻环岛区域;智能岛与张江中区科学城富集的产业形态、科学设施联动 , 抬高人工智能产业能级与技术能力;中区优越的人居环境 , 吸引高端人才充实周边社区 , 再把区内丰富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案、产品布置到周边社区 , 让人工智能应用走进现实生活 , 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落地机会 。
作为浦东张江的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 , 人工智能岛将承担起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创新策源地角色 , 像灵感不断迸发的大脑一样 , 与张江规模庞大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制造等产业“就近结合” , 辐射赋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