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利用试验和模型耦合方法 , 对生物质酶解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 比较分析了纤维素酶和底物结构组成特性等不同参数对酶解过程的影响 , 讨论了影响酶解过程的关键因素和主要作用机制 , 为优化酶解工艺参数和工艺过程提供支持 。 研究由环发所董红敏团队完成 。 于1月31日发表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评论》上 。
8.基于细胞生物学提出生物燃料规模生产新思路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细胞生物学的代谢工程技术 , 来扩大乙酸菌代谢产物的思路 , 阐明了利用发酵过程中合成气体生产生物燃料的过程工艺提升方法 , 为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路径 。 研究由饲料所董立锋团队完成 , 于8月9日发表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评论》上 。
9.建立秸秆资源估算方法助力燃料乙醇产业转型升级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估算我国秸秆资源量的方法 , 从秸秆原料均衡供应、秸秆预处理、酶解糖化、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等方面提出中国未来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利用产业化进程的路径 , 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燃料乙醇工业转型升级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均有较好指导意义 。 研究由沼科所何明雄团队完成 , 于4月13日发表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评论》上 。
10.构建作物估产系统提供大面积作物估产新途径
该研究提出了新的数据同化算法 , 并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和同化算法 , 构建了新的作物估产系统 , 提升了区域作物产量模拟预测精度 。 完成了对区域冬小麦产量的定量模拟和估算 , 为开展大面积作物产量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由资源区划所陈仲新团队完成 , 于2月16日发表于《环境遥感》上 。
10项
2021年度重大成果产出
1.“中麦895”助力黄淮海小麦稳产增产高产
文章图片
中麦895 。 中国农科院供图
该品种由作科所联合育成 , 具有耐热性突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等性能 。 累计推广5100万亩 , 创造亩均实收782公斤的高产纪录 , 成为黄淮麦区耐热高产育种骨干亲本 , 助力黄淮海地区小麦稳产增产高产 ,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2.草地贪夜蛾防控实现技术升级 , 引领国际技术进步
由植保所升级的草地贪夜蛾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 围绕草地贪夜蛾防治研发新型生物农药、种衣剂、造粒工艺和施用技术 ,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草贪防治效果提升显著 , 虫口夺粮保丰收再创佳绩 , 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全球推广 。
3.创制新型高效生物农药 , 引领国内农药发展新方向
由植保所自主研发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G033A , 是我国第一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 , 引领了我国微生物农药新的发展方向 , 打破了国外垄断 。
4.“中甘21”打造“高原夏菜”重大品牌
由蔬菜花卉所育成的“中甘21”是利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农业农村部主推甘蓝品种 , 种植比例占北方露地春甘蓝和高原夏菜的70%以上 , 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重大贡献 。
5.“广明2号”育成标志我国白羽肉鸡实现自主育种
文章图片
我国自主育成的白羽肉鸡 。 中国农科院供图
由牧医所联合培育的白羽肉鸡“广明2号”通过审定 , 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打破了国外垄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