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三 )




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开始对产品分层,重新定义了产品档次概念 。


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文章插图

??
大宝退出了一线城市以及中高端市场之后,业务年增长下降10%以下,又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利润萎缩 。


而当时,正是国内护肤品市场的快速上升期,可以说大宝已经站不住脚了,2003~2006年情况愈发明显 。


?与此同时?,美国强生盯上了大宝,2008年全资收购了大宝 。


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文章插图

??
对于强生而言,拥有实力的情况下更需要的是渠道,而收购大宝就是最好的选择 。


也可以发现,被收购之后大宝正渐渐消失在市场,它并没有像太太乐一样发展得越来越好 。


上面也提到,强生需要的是渠道,并不是大宝这个品牌,那等待大宝的结果只有被强生边缘化,慢慢地减少投产 。


中国企业被外资收购后的雪藏,也算是常规操作 。


举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的合作 。


其实,在国内很早就有可乐,并且都是国产,比如崂山可乐、天府可乐等等 。


而天府可乐就是当时的一哥,一度包揽了市场80%的份额,并远销海外 。


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文章插图

??
1981年,天府可乐在重庆成立 。


在90年代,天府可乐下属的灌装厂就高达108个,年产值达到3亿+ 。


那时根本没有“百事”和“可口”什么事 。


1993年左右,百事跟可口进入中国市场,但苦于市场开发难,这时拥有近80%市场份额的天府可乐便成了合作对象 。


天府可乐也想更上一层,于是与百事合作,白纸黑字百事可乐出钱,天府可乐出资源,各占流水生产的50% 。


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文章插图

??
但随着百事可乐营销的成功,产品的走红,天府可乐销量一蹶不振,最后在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天府可乐 。


随后,天府可乐的生产只占到了1~2%,终被雪藏 。


直到2016年,天府可乐拿回配方以及归属权,才重新面市 。


所以天府可乐不是“新产品”或者“山寨”,而是一个拥有实力的国产老品牌 。


假冒的牌子 假洋品牌

文章插图

??
还有很多案例,就不一一详述,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我就做个简单的概括 。


1、娃哈哈,法国达能集团拥有娃哈哈集团51%的股份 。


2、双汇,美国高盛拥有双汇集团100%的股份,其中双汇集团还拥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份 。


3、哈尔滨啤酒,被美国安海斯·布希(AB)收购99.66%的股权 。


4、康师傅,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占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 。


5、苏泊尔,法国SEB集团拥有苏泊尔81.3%的股份 。




近年,外资收购、并购中国企业频频,无一不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 。


它们在营销宣传的时候,会有针对性的方案,包括广告文案、传输的价值观等等,这让我们很难察觉 。


他们想方设法“装国货”,而我们的本土牌子,却喜欢“装老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