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上市后市值飙升 A股AI板块或迎估值重构( 二 )


不过 , 当下从商业化层面来看 , 如何盈利仍是摆在人工智能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 , 包括商汤在内的“AI四小龙”(其余三家为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 , 至今均未实现盈利 。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高研发、高融资、高亏损 。 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担忧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 毕竟 , 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早期的创投热已经退潮 , 商业化落地、盈利成为核心指标 。
不论如何 , 商汤上市及上市后的良好表现 , 对于A股的人工智能板块是一次提振 。 商汤目前股价对应2021年的市销率(总市值与营收的比值)大约为47倍 , 2022年预计是30倍 , 而A股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002230.SZ)这一数据不到12倍(截至2021年9月30日) , 相比之下 , 商汤估值贵得多 。

商汤上市后市值飙升 A股AI板块或迎估值重构

文章图片
图2/3

因此 , 有不少机构表示 , 港股市场给予商汤的高估值体现了市场对公司以及公司所处赛道未来前景的认可 , 也将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估值重塑 。
“技术+业绩”锚定好公司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看 , 目前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 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 ,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 。
尤其是近年来在大数据、算法和计算机能力三大要素的共同驱动下 , 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据中国电子学会预测 , 2022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1630亿元 , 2018-2022年CAGR达31% 。
因此 , 无论是从政策层面 , 还是到资本层面 , 都给予了人工智能产业极大的支持 , 产业规模也得以高速增长 。

商汤上市后市值飙升 A股AI板块或迎估值重构

文章图片
图3/3

值得注意的是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不同 , 以谷歌、亚马逊等企业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注重打造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技术研发 , 再到细分场景运用的垂直生态 , 市场整体发展相对成熟 。 而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最为活跃的领域是在应用层 , 其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也在国内AI分布层级占比最大 。
从市场的角度 , 投资者如果想要在A股市场寻找人工智能领域的标的 , 则需要综合考量这家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技术实力以及盈利回报周期 。
总体而言 , A股人工智能板块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三大层面:第一大层面是基础层 , 包括AI芯片、AI平台、AI计算框架等 , 国内AI领军企业包括寒武纪(688256.SH)、商汤科技已成功上市 。 但基础层技术最为“硬核” , 需要长期高额的研发投入 , 这也使得盈利较为艰难 。 寒武纪自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以来 , 股价已从近300元的高点跌到了2022年1月7日的91.06元 , 市值缩水三分之二 ,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二级市场对科技公司的要求:要“硬核” , 更要盈利 。
第二大层面是技术层 , 提供感知、认知计算等通用技术 , 其中的代表公司包括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 。 相比之下 , 这两家公司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 且商业上也已进入正向回报周期 。 以科大讯飞为例 , 从其最近一期财报(2021Q3)可以看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 2021年前三季度 , 公司实现收入108.68亿元 , 同比增长49.20%;实现归母净利润7.29亿元 , 同比增长31.4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5亿元 , 同比增长512.91% , 业绩增长超预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