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的确如此 。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调研数据 , 折叠屏的成本在150-250美元左右 , 作为对比 , 普通屏的成本则不足100美元 。
与此同时 , 折叠屏还面临着高昂的维修价格 。 据悉 , 华为Mate X2采用的是来自京东方研发和生产的折叠屏 , 其内屏维修价格高达3999元 。
铰链的良品率不高是折叠屏手机售价居高不下的另一原因 。 铰链属于精密结构件 , 其耐用性决定着折叠屏手机的弯折寿命 , 而铰链设计结构上的不足 , 会导致折叠屏手机在折叠后间隙变大、加重屏幕折痕等问题 , “铰链技术还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更加成熟 , 实现更大的产量 , 将成本降下来 。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
与折叠屏一样 , 铰链的成本同样高得吓人 。 据OPPO高级副总裁刘作虎透露 , OPPO Find N上采用的水滴型铰链的成本超过了100美元 , 是最终售价的1/10 。
现阶段 , 手机系统和应用对折叠屏手机的适配性较差也严重制约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很多应用尚没有适配折叠屏 , 如果想在折叠屏手机上使用只能通过分屏和悬浮窗的方式 , 用户体验一言难尽 。 ”姜一鸣吐槽道 。
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占比仍然较低 , 从而导致很多应用开发者缺乏动力去适配折叠屏 。 事实上 , 折叠屏手机上的应用常常会在单屏和双屏之间切换 , 如何轻松自如地应对这种切换对于应用开发者们来说绝非易事 。
一位手机应用开发者告诉DoNews , 让应用适配折叠屏并不困难 , 但想要让应用适配不同手机厂商的不同屏幕尺寸的折叠屏手机却是一件极为繁琐的工作 。 刘作虎也表示 , 折叠屏手机的适配工作量是普通旗舰机的四到五倍 , 甚至可能是六倍 。
不过 , 不难预判的是 , 尽管折叠屏手机的普及仍面临重重阻碍 , 但在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后 , 一个属于折叠屏手机的时代即将到来 。
进退两难的折叠屏手机
“从之前的出货趋势来看 , 一部分是炒作 , 另一部分是商务客户送礼用 。 ”一位华为经销商告诉我们 , 在他接触的华为系列折叠屏产品中 , 卖得比较好的是Mate X2 , 对于前两代产品来说 , 更像是华为进军折叠屏领域的试水产品 。
无论是试水还是正式走向大众市场 , 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在不约而同地跳进这片红海 , 谁都想在这片水域中开辟出自己的新大陆 。
在这场折叠大乱斗中 , 华为、小米、OPPO、荣耀均已下场 , 就国产厂商而言 , 目前仅剩vivo在独自观战 , 似乎它并没有把折叠屏手机看在眼里 。
目前 , 多数消费者仍然没有很强的购买意愿 , 导致折叠屏市场反馈平平 , 也正因此 , 华为、OPPO新上市的折叠屏手机均未产生更多溢价 , 基本停留在原价或比原价更为便宜 。
一位OPPO渠道商告诉DoNews , 消费者对于折叠屏的热情远没有其它机型 , 其店中最为畅销的机型售价在3000-5000元之间 , 处于中等偏下的价格区间 。 另一位小米经销商称 , 其店中的手机产品价格的消费区间也基本维持在2000-4000元 。
“因为荣耀现在的产品还很少 , 目前最畅销的是Magic 3系列 , 买得人还算多些 , 其它型号的机型销量还是很少 , 除了非常低价格的机型 。 ”一位荣耀线下店店员说 , 他们也不太清楚荣耀首款折叠屏的销量会如何 , 但如果价格太高 , 他们也觉得销量不会太好 。 “如果卖得和华为差不多的价格 , 大家为何不买华为?”
DoNews曾于2021年底走访多家手机卖场 , 并询问多家手机经销商渠道 , 对于折叠屏的实际购买者我们得出了三种结果 , 我们也按比重对其进行了排序——购买后囤货炒作、购买后送礼、购买后自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