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权“零和博弈”困局,YouTube模式走得通吗?( 二 )


一边是求版权不得 , 一边是被侵权投诉无门 。
影视制作公司兔狲文化总经理邱其虎告诉Tech星球 , 对于侵权行为他们已经不胜其扰 。 “真的遇到不少被侵权 , 投诉无门的情况 , 我安排了三个人的小组去维权 , 但是收效甚微 。 ”
在邱其虎看来 , 二创是不是一种侵权行为 , 也需要界定 。 如果二创创作者做的就是切条搬运 , 没有所谓的二度创作 , 那在没有获得授权的前提下 , 就是赤裸裸侵权 。 而对于那些非恶意搬运剪辑的短视频平台创作者 , 对方发来请求授权邮件 , 他们一般都会授权 。
另一位影视版权业内人士告诉Tech星球 , 对于那些剪辑影视剧片花、宣传片、花絮的短视频内容 , 他们是欢迎的 , 也需要这类作品助力触达更多用户 。 而对于涉及剧透 , 将整部电影电视剧拆解成N个片段传播的行为 , 他们则坚决抵制 。
事实上 , 流量红利受益平台也在积极解决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版权问题 。 “2021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论坛上 , 北京字节跳动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表示 , 一直以来 , 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西瓜等视频平台都很注重版权的合理合规使用 , 并努力支持原创 。 一方面 , 平台购买了大量版权 , 供原创作者使用;另一方面 , 平台上线了原创者联盟计划 , 解决了他们的维权难问题 。
近两年影视行业版权纠纷频发 , 影视剪辑群体崛起过程中 , 与版权合规问题狭路相逢 。 行业急需一个可以实现共赢的版权解决方案 。
版权困局需要新的解题思路
影视综艺内容很大程度上属于平台的流量担当 。
抖音流量较大的内容类型之一便是影视类 ,“巨量算数”此前在2020年公布的《抖音用户画像报告》显示 , 影视类内容继演绎、生活、美食内容 , 成为抖音用户第四大偏好视频类型 。
影视剪辑内容既丰富了短视频平台内容生态 , 又给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 视频内容创作者也乐见其成 , 毕竟视频领域有很多长尾内容 , 这些内容需要不同形式 , 不同载体的二次传播 , 才能效益最大化 。
但这更多是理想化解决方案 , 业内人士认为 , PGC模式的内容的版权 , 大都集中在买断独播权的平台手中 。 版权多平台共享 , 很多平台缺乏分享的动力 , 另外也缺少支持多平台共享的技术支持手段 , 最大困境是国内缺乏第三方视频版权管理平台 。
有熟知海外视频内容产业的人士提到 , 借鉴YouTube引入Content ID以及版权管理系统 , 通过相应的反盗版技术提前屏蔽侵权内容 , 或者向版权方支付收入分成 , 事前事后最大程度减少版权方损失 , 在海外已经被验证是可行的方式 。
【视频版权“零和博弈”困局,YouTube模式走得通吗?】然而 , 长视频平台本身的高昂采购内容费用 , 再授权相关平台时也会提出“天价”版权费 , 甚至有些版权直接说不卖 。 此前在音乐领域出现的版权围城困局 , 在视频领域再次发生 。
上述熟知海外模式的人士称 , YouTube模式目前在中国难以实施 , 原因有很多 。 其中最大的难题是YouTube模式能够生效的一个前提是 , 版权方向平台提供视频介质(即原片) , 帮助平台实现版权过滤 。 但现实的问题是 , 目前国内长视频平台不愿意向短视频平台提供 。
此外 , 国内版权问题跟YouTube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 。 YouTube需要解决的只是版权方的反盗版诉求 。 版权方并非不愿意相关视频在youtube上存在和传播 , 相反 , 当可以与创作者实现利益分成的情况下 , 反而很愿意允许创作者们帮助多维度传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