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并非不法之地,请收起戾气( 二 )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并不是以肉身实在显现在互联网的世界中 , 恰恰相反 , 我们总是用账号的其他信息来遮蔽掉我们的真实存在 。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 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 , 那就是尽力在网上呈现自己好的一面 , 亦或者说 , 呈现自己比较有魅力的一面 。 我们已经在现实世界中过得不顺遂如意了 , 那么为什么还要在网上卑躬屈膝?互联网的高度自由 , 让主体得以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 。 因为我们躲在账号后面 , 面前隔着的不是一个屏幕 , 而是整个世界 。 我们和另一个网友 , 可能彼此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 , 如果没有互联网 ,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产生交集 。 但是 , 正是因为互联网打破了这种时空之下的对主体的束缚 , 于是我们得以欢聚在虚拟的世界中 。

这种近乎放养的自由 , 会让我们滋生一种错觉 , 一种无拘无束的错觉 。 这种躲藏在账号背后的安全感 , 又会让我们难免生出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的错觉 。 这样下来 , 无法无天 , 无所不能的双重加持下 , 在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下 , 一种超脱主体 , 或者说本就属于主体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的狂暴 , 就化作了破坏的戾气 。 因为不需要考虑实在的规律和法则 , 只要不是对实在进行攻击 , 如造谣 , 诽谤 , 非法搜索 , 那么基本上很容易伪装得合情合理 。 借助“言说自由”的幌子 , 却大放厥词 , 以虚拟的账号对决虚拟的账号 , 以一串字符对决另一串字符 。 肆意抹黑 , 进攻 , 谩骂 , 猜疑 , 引导舆论 , 这样的行为 , 除非造出恶劣的社会影响 , 否则很难遭到制裁 。 因为这些事 , 更多的是关乎道德 。
主体的隐匿 , 使得我们在网上感到自己好似隐身了一般安全 , 而没有了背景性秩序大他者的束缚 , 使得我们好似可以肆意发泄自己无穷无尽的戾气 。 但是 , 网络并非不法之地 。 随着互联网法律的日渐完善 , 肆意践踏道德底线 , 无视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必将受到严厉制裁 。
——《21世纪心理学:社交名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