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活力和创新从哪里来?自广州这家机器人餐厅说起
在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 , 一家新开的名叫Foodom的中餐厅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 , 厨房里没有铛铛的切菜声 , 没有此起彼伏的传菜声 , 更没有缭绕的油烟、汗水 。 如果你仔细听 , 只会听到轻微的嗡嗡声、咝咝的绞肉声 。 因为这是一家机器人餐厅 。
生炒鱼皮角、锅上叉烧、鸡汁豆芽等几十道顺德名菜 , 还有现调的鸡尾酒、冰激凌等美食 , 全都出自于40多台机器人之手 。 寻常巷陌间 , 烟火气十足的中餐馆 , 却成了科技创新的最佳应用场景 。 广州这座市民气息浓郁的城市 , 总会以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 , 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
当美食遇见科技
一直以来 , 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是在远离人们日常应用场景的云端和专业领域发挥作用 。 所以 , 虽然人们都知道机器人很强大 , 却感觉和日常生活关联不大 。 Foodom餐厅的一幕彻底刷新了这一认知 。 机器人时代正大踏步地走入社会的日常 , 其速度也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
餐饮行业看起来并不高端 , 但真正将一家餐厅交由机器人去运营 , 却绝非易事 。 无论是复杂的餐厅环境 , 还是人们对美食的挑剔 , 都使得机器人餐厅的技术复杂度远超想象 。 Foodom的46台机器人涵盖了从材料配送 , 到煎炸蒸炒 , 再到迎宾送餐、点餐支付的全流程 , 其背后则是一张由自动化、营养学、人机交互、数字溯源等300多项专利技术所构筑的智能技术网 。
Foodom主打顺德菜 , 为此 , 研发人员特地聘请顺德十大名厨 , 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炒锅机器人进行一对一的培养 , 炒菜的油温、下菜顺序、收汁工艺、翻炒方式与时间等要素全部以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 , 经过千百次的试验 , 让机器人徒弟逐渐掌握每一道菜的精华 , 将顺德顶级大厨的地道手艺带给万千食客 。
当然 , Foodom的野心也远不止于一间小小的中餐厅 , 其背后站着的是碧桂园和一张更加宏伟的科技蓝图 。 这家世界500强级别的企业巨头 , 2018年开始在高科技领域布局 , 进军机器人产业是碧桂园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 希望机器人能成为其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来源 , 也能给其他各项业务的应用带来质的提升 。
创新的赛道
在碧桂园的计划里 , Foodom从广州出发 , 走向全世界 , 成熟的技术加上雄厚的资金实力 , 巨头的入局使得机器人对传统饮食行业的颠覆性革命陡然加速 。 当机器人学会了中华美食中的各色菜肴 , 也许很快 , 机器人餐厅就不再是街头的新奇物种 , 而成为餐饮行业的主力 , 开在全球城市的大街小巷 。
从地产到餐饮 , 碧桂园的跨界看起来有些大 , 但其实背后有着缜密的商业考量 。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杨国强一直都认为 , 未来是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的时代 。 很多时候 , 创新更多是源于市场竞争下的本能反应 , 是杀出来的一条血路 。 而在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之后 , 创新则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 不少企业还由此树立了做强民族企业的使命感 。
对于碧桂园这种体量的企业而言 , 其选择创新发展的赛道 , 一定是最广阔的那条 。 而衣食住行既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 同时也是人类技术革新的重要土壤 , 很多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从这些简单领域开始的 。
碧桂园早在两年前就布局了现代农业 , 从源头生产最实惠、健康的食材 , 用科技去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 。 现在又大规模布局作为终端的餐厅 , 用机器人去改造食物的制作和销售 。 中华美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 让机器人餐厅的未来充满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无论是从商业 , 还是技术角度来看 , 比传统餐厅更健康、更美味、更便宜 , 机器人餐厅总有一天会做得到 。 到那个时候 , 人们也许还会怀念那些路边小摊 , 也许会思考 , 机器人掌勺的餐厅会不会少了点人间烟火味道?科技的发展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 , 会不会让我们失去某些特有的温度和乐趣 , 生出“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的感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