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萌经济、单身经济、社恐经济……年轻群体消费催生多少新经济?( 三 )
心理咨询师黄冰洁表示 , “社恐”与否 , 本需要经过专业诊断标准 , 但现在部分年轻人乐于将“社恐”当作一个鲜明的身份标签 。
“和一些不熟的朋友社交 , 还不如自己在家玩手机 。 ”19岁的小蓝表示 , 她不是不敢与别人社交 , 而是不想 。 24岁的小安性格并不内向 , 但是人一多 , 周围的环境就会让她觉得不舒服 。

文章图片
图3/3
虽然个体都拥有不同的情况 , 但他们偏向的均是一种轻松自由、相对私密、不用社交的消费环境 。
线上服务的覆盖提供了更多拒绝社交的可能 , 一些线下的消费场景也越来越重视制造“边界感”:一些打车软件可要求司机“别聊天” , “健身镜”等取消了社交场景的智能硬件受到欢迎 , 无人酒店、无人餐厅开始出现……
李展是中国首家无人(无前台、无服务员)智慧酒店品牌乐易住的负责人 。 他表示 , 酒店以“无人”这一特点 , 收获了大量年轻客户 , 并且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盈利 。 曾经有一位大学生在店里连续住了40多天 , 因为“住在这里 , 不管是打游戏、看书还是睡觉 , 都不会被人打扰” 。
对于许多人来说 , 与人社交是一件需要消耗精力的事情 。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师艳荣认为 , 部分年轻人并不喜欢面对面的消费模式 , 在技术和消费文化变迁之下 , 社恐经济兴起 , 这种消费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
李展表示 , 作为服务提供者 , 他们需要预知消费者的需求 , 提供前沿、新奇、全方位的服务 , 才能打开新的市场 。 而“社恐”群体想要的就是方便、轻松、高效、自由、私密的消费场景 。
采访中 , 半月谈采访人员发现“社恐”一族并非完全抗拒社交 , 他们有的很愿意去社交 , 但是却对此感到害怕、担心 , 这种负面情绪会在社交时占据主要注意力 。
对此 , 黄冰洁提到 , “社恐”的人内心往往是矛盾纠结的 , 他们并非不想参与社交 , 而是害怕受到某种目光的审视 。 社恐经济发展的关键 , 并不在于帮助他们回避社交 , 而是找到“社恐”一族的背后需求 , 从缓解焦虑情绪的角度出发 , 创造社交友好型的消费环境 。
师艳荣表示 , 现在许多年轻人购物、消费的自主性很强 , 不喜欢热情的推销行为 , 所以一些商家需要提供适当距离感的服务 。 同时 , 她认为 , 年轻人乐于尝试 , 可以将传统的需求型消费与文化消费、体验式消费结合起来 , 为年轻人提供可以进行轻松互动的消费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