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是开心还是难受?这个测试好多人都答错
来源:果壳
“哎哟!你快过来看这个!”
每当耳边传来室友说的这句话 , 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又是看到了谁家的小猫咪 。
“太可爱啦!”室友雀跃地说着 , 怜爱之情都快要从眼睛里涌出来 。

文章图片
图1/14
muffin_the_munchkin
我完全能领略猫咪惹人喜爱的点 。 大眼睛、小鼻头和毛茸茸的圆脸——按照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那流传已久的观点 , 这些特征凑在一起就是可爱加强版的人类幼崽 , 看一眼就能让人母性大发 , 希望照顾它们<1> 。
但无论被“可爱”触发的保护欲能如何轻易地跨越物种 , 人和猫之间的客观差异并不会自动消弭于无形 。 比如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这件事 , 人和猫就有着截然不同的习惯 。
换句话说 , 你可能误解了很多猫猫表情 。 这当中 , 品种猫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意思更容易被人误解 , 同时 , 它所遭受的痛苦 , 也更可能被人忽略 。
猫的表情 ≠ 你认为的心情
2019年 ,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乔治亚·梅森(Georgia Mason)面向全球网民做了一项调查<2> 。 她的团队搜集了40条猫视频 , 视频里面的猫都表现出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 比如被奖励猫零食(积极)或是将要逃跑(消极) 。
梅森和同事将视频画面裁剪到只能看到猫咪的脸部 , 并且除去声音 , 然后让网友判断猫在视频中的情绪状态 。 结果在来自全球85个国家的超过6300份答卷里 , 人们的平均正确率是20题答对12题 。 换言之 , 也就比瞎蒙强一点点 。
这样的发现其实算不上出人意料 。 归根结底 , 猫并不像人类那么依赖面部表情传达情感 。 家猫们的最近共同祖先是有领地意识的独居动物 , 而且在夜晚更加活跃 , 这使得丰富、明显的面部表情没什么用武之地 。 在有被捕食风险的野外 , 要是赶上不舒服或者有伤痛的情况 , 尽量保持面无表情也比七情上脸更容易躲过捕食者的观察 。
群居的人类则大不相同 。 我们的生存依赖与其他个体的频繁交流 , 而面部表情演化成传递情绪、想法和精神状态的有效途径 。 一旦沟通时看不到对方的脸 , 人们就可能因为少了对神态表情的感受而误判对方的态度 。
因此 , 在和猫交流时 , 许多人会无意识地将对人类面部表情的认识套用在猫脸表情之上 。 《管教恶猫》节目主持人杰克森·盖勒克西(Jackson Galaxy)将这种倾向比作“戴‘狗色眼镜’看猫” , 期待猫咪们以人类能马上看懂的方式和人交流 。 这样的期待固然是一厢情愿 , 但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猫总是神神叨叨的 。

文章图片
图2/14
异国短毛猫Herman因为看起来总是“一脸吃惊”而走红 , 但它并没有在吃惊什么 | exoticherman
好消息是 , 梅森的研究也发现了一小部分表现不错的“读猫人”:13%的参与者在20道视频题里能答对15道以上(如果你想亲自试试 , 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迷你版测试) 。 这提示猫咪们的脸上的确在诉说些什么 , 而也真的有人能判断出 。 总的来说 , 有兽医经验的年轻女性似乎更容易捕捉到猫脸上的细微表情信号 。
可这些信号到底是什么?
生物学家们已经开始利用不同的研究系统来鉴别和描述它们 。 不过到目前为止 , 围绕猫面部表情的科研兴趣还刚刚起步 , 大多只集中于一个特殊的状态——痛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