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王昌龄的七绝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读来更容易令人产生共鸣,他不愧为“七绝圣手” 。

文章插图
二、高适,擅乐府古诗,风骨凛然 。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
高适的诗,与王昌龄不同,他擅长乐府诗,这首《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还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通篇没有王昌龄笔下的豪言壮语,而是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军队中的苦乐不均的现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最典型的概括 。
诗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交代了战争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伐,天子特赐荣光,将军又“重横行”(《史记·季布传》记载,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已有得宠而骄之意,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着写出征阵容 。敲钲击鼓,旌旗如云,一路上浩浩荡荡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 。其中前四句写敌人闻讯凶猛而来,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战士与家人两地相望,再会无期 。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力尽关山”,已决心以身殉国;后两句是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而“至今犹忆李将军”也是对边将的谴责,反衬他们的腐败无能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感动人心 。

文章插图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从军哥舒翰幕府期间,写出了出塞从军、征战立功的豪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
此诗前半部分(前八句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配好马鞍,骑上骏马,意气风发的上战场,凭借着天子的一怒之威,再依仗着领军的威武雄壮,一起出发 。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的立功之臣,并且十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 。这样的感慨,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目睹过血性男儿沙场杀敌的壮烈场景后才能写出来 。
- 楚国诗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而死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屈原的作品有哪些古诗?
- 女孩姓名有诗意的名字 诗意女孩名字大全
- 关于雨的诗句古诗名句 雨的诗句有哪些
- 表示七夕的诗句有哪些 唯美七夕诗句
- 最有名的爱国诗 爱国的古诗有哪些
- 汪国真的爱情诗歌大全 汪国真 爱情诗
-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孤篇压全唐是哪首诗
- 关于形容月亮的诗句 描写月亮的古诗有哪些
- 吟诗赏诗方式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