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运:“轻快”回家路 绘就温暖幸福年
今年春运 , 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4亿人次 , 同比增长8% 。 尽管运量又增加了 , 可很多乘客却觉得 , 返乡之路更轻松了 。
一年一度的春运 , 这个“中国最大规模周期性迁徙”再次拉开了帷幕 。 过去 , 缓缓开行的绿皮火车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回忆 , 咣当咣当的摇晃声刻进了几代人绵绵的回想中 , 而今天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 承载着千千万的中国人奔回深深萦绕于心间的梦回之地 。
岁月不居 , 时节如流 。 如今的春运 , 再不是过去狼狈不堪的“囧途” , 也不再是山高路远的“蜀道难” , 平安、有序、温馨都已成为春运的代名词 , 那些久久不能归乡的游子、那些引颈期盼的“候鸟父母”、那些盼归切切的“留守子女” , 他们不必再忍受万家团圆时独守的寂寞 , 春运出行的变迁也见证着“幸福春运”的点点滴滴 。
“中国名片”尽显大国风范 。 截至2019年底 ,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 , 其中高铁3.5万公里 。 完善的路网规模 , 清晰的路网骨架 , 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 , 从“最北一横”到“轨道上的长三角” , 铁路密布、高铁飞驰 , 流动中国的“幸福密码”折射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程 。 路网的不断完善让春运旅途多了一份从容与舒畅 , 让诗与远方近在咫尺 。
“互联网+”助力温暖回家路 。 无论山多高、水多长、路多远 , 团圆的春节 , 中国人都要努力回到家乡 。 几年前 , 人们还备受“黄牛”“票贩子”的困扰 , 如今 , 实名的电子车票已经成为“标配” 。 手机网络订票、人脸识别进站、二维码乘车……智慧温馨的服务让行李变少了 , 流程简化了 , 服务优质了 , 这条充满期待和温度的回家路 , 也正变得越来越“轻快”;国内5G全线覆盖高铁投入春运 , 回家路上视频看电影更加顺畅 , 曾经回乡的“囧途” , 变为了如今回家的“坦途” 。
人情之暖开启暖心之旅 。 春运大潮涌动的背后 , 是归心似箭 , 是亲情牵挂 , 是乡愁纾解 。 何以解乡愁?唯有温馨、平安与畅通 。 上海启动2020年春运期间暖心志愿服务 , 即兴挥毫的春联 , 让风尘仆仆的返乡者露出开心的笑容;沈阳铁路部门推出“高铁+旅游”出行模式 , 根据市场需求 , 分别开行相应人数的动车组包车业务;南京启动“温暖回家路”活动 , 资助环卫工人、伤残人员、贫困民工、贫困学生及返乡困难急需救助人员免费平安返乡……春运开启 , 以温馨服务锚定更幸福的回家路 , 让春运实现了从能够回家过年到提升民众幸福感的升华 。
反向春运亦是团圆幸福 。 家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 , 团圆是春节千年不变的主题 。 “反向春运”在折射出春运新风潮的同时 , 也意味着国人的节日观念正在向更多元、更开放演变 。 故乡习俗与城市年俗互相交融 , 家乡的风味和异乡的美食汇于舌尖 , 让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 , 还能体味到城市的品位、格调与温暖 。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 , 回家仍是春运不变的主旋律 , 不论正向或是反向 , 只要家人在一起 , 就是幸福团圆 。
春运是一张满载乡愁的路线图 , 再远的路也挡不住故乡和家庭强大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 无论是城市 , 还是乡村 , 无论穷达 , 也无论远近 , 家的方向 , 是游子的必然方向 。 轻便的行李箱、精致的手提袋 , 旅客们的行囊越来越小 , 步履也越来越轻;坐飞机很方便 , 开私家车的多了 , 车厢人挤人的场景大为减少 , 流动的中国 , 充满着温馨和感动 。
在春节的归途中 , 无论是科技感提升 , 还是人情的暖心 , 春运绘就了“流动中国”温暖幸福图 , 见证的是中国城镇化的滔滔潮流 , 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 也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写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