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快进快进,我们终究坠入了“倍速世界”( 二 )


曾被冠以“快餐文学”之称的网络小说还是太长了 , 在网文平台“快穿”类小说早已霸占排行榜 。 作为穿越文学的一种 , “快穿”是故事主角通过不断穿越 , 在一本书中呈现出多个短小的故事 , 这样的叙事结构与讲究直接刺激的微短剧异曲同工 。
越快越上瘾 , 越短越上头 , 倍速功能一旦开启 , 就再也停不下来 。
平台、创作者、用户的“快循环”
无论对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来说 , 提供倍速功能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
五年前长视频上线倍速功能时 , 大量回忆杀、与主线无关的剧情、强行植入的广告导致用户对长视频的兴趣度降低 , 长视频上线的倍速功能一定程度上将“掌控”内容的权利让渡给用户 , 从而让用户留下来 。
五年后 , 短视频在疯长之后也已逼近天花板 ,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 , 2020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8.73亿 , 占总网民人数的90%左右 。 此时上线倍速功能 , 也称为短视频平台挖掘更多内容消费增量的必选项 。
更快的播放速度 , 意味着更高的内容完播率 , 而这平台来说对应着的是一个更加活跃的内容生态 。
在短视频平台精妙的算法逻辑里 , 某一账号的内容完播率直接影响着其内容是否能被更多地推荐 。 因此 , 倍速键下更高的内容完播率 , 一方面让相同内容得以被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 另一方面让用户在同等的消费时长里观看更多的内容——这都将刺激创作者更多地进行内容补给 , 从而扩大内容生产与消费的量级 。
此外 , 更快的播放速度 , 还意味着更大的广告库存 。 视频平台有一个广告负载率(广告与内容的比例) , 如果倍速看视频 , 视频看得越来越多 , 刷到广告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 互联网怪盗团曾估计 , 抖音在2020年的广告负载率约为16-18% , 而Facebook的广告负载率为15%(就已被用户吐槽广告太多) 。
内容生态的活跃度上升 , 基于完播率达人商业价值的上涨 , 更多广告库存带来的变现能力增强 , 倍速播放中平台的整个商业化价值得到提升 。
平台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上游创作端 。
此前因为剧情拖沓、注水严重 , 倍速功能的上线某种程度上倒逼创作者调整节奏 , 生产出更多精良、优质的内容;但当过度依赖用户习惯 , 就会出现内容编排生硬的问题 , 只是一味强调强节奏、强冲突 , 矫枉过正又常常忽视了内容本身的价值 。
比如某些现实向的题材 , 创作者在创作时便会融合当下的社会痛点 , 刻意夸大为戏剧冲突 , 来击中用户的痛点 , “为了痛而痛” 。 曾有剧集宣传透露 , 宣传团队在提前看片时也会特意圈画出每一集能引起讨论的点 , 然后着重放在社交平台或者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宣推——但在过去一两年中 , 短视频宣推内容与剧集/电影内容反差过大 , 而导致舆论翻车的案例并不少见 。
在短视频创作上 , 则有一个“黄金6秒”原则 , 即90%的用户对于一支短视频的平均停留时长在6秒左右 , 在倍速功能的助推下 , 这一停留时长或许又会被压缩 。 因此为了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 , 更多的短视频创作者极力压缩节奏 , 投入于对用户的感官刺激 。
一位200万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李毛毛在接受GQ采访时说过 , 一个2秒的转身要剪到0.5秒 , 肩膀刚一扭转就切到下个镜头 。 一个2分钟的成品 , 会在后期时再剪掉30秒 , 变成一个不留气口、结尾戛然而止的短视频 。
此外 , 上文提到的影视解说类作品 , 虽然存在版权风险 , 但却是短视频创作者们最容易挣钱的方式、涨粉幅度最快的类别之一 。 红星资本局曾发表一篇影视解说博主的自白文章 , 其中提到 , 在保持一定更新频率的情况下 , 如果多个平台视频播放量超过1万次 , 视频作者的基本月收入可以保持在三万元以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