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年夜饭”被取消 文创边界在哪里
据最新消息 , 备受关注的“故宫年夜饭”最终被取消了 , 故宫官方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证实 , 已经收到的预付款将退回 。 1月12日 , “故宫年夜饭”的话题曾经冲到微博热搜榜第1位 。 多数网友都知道 , 自己根本没机会吃到故宫年夜饭 , 但还对此有着莫大的兴趣 。 即便是引起争议的价格 , 6688元10人餐 , 也有相当多的网友表示了理解 。 人们知道 , 故宫角楼餐厅位子稀缺 , 而年夜饭本来就比平常的饭菜价格贵 。
近年来 , 故宫在文创方面的探索 , 不但市场反响良好 , 在业界也有不错的口碑 。 事实上 , 是故宫这一最重要、最庄严的博物场所 , 开创了全国博物馆文创的新潮流 。 一个例子是 , 在故宫推出口红后 , 有好几个博物馆也都模仿推出了类似产品 , 但是都没有取得故宫那样的成功 。
文创是这两年经济的亮点 ,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新增长点” 。 故宫捕捉到这个潮流 , 体现了某种敏锐性 。 毫无疑问 , 故宫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 仅仅靠“故宫”这个大IP , 就能做很多资源转化 。 一旦为“历史悠久”的故宫注入创意的灵魂 , 开发相关产品并不困难 。 故宫就像是巨大而深的湖面 , 合适的创意 , 就如同投入其中的石子 , 只要方法正确 , 涟漪就会不断扩散 。
但是 , 这也并不是说故宫想卖什么就一定能成功 。 现在全世界好的博物馆都在卖自己的“文创周边” , 但是真正能形成规模效应的并不多 。 “故宫口红”能够成功 , 秘诀并不在“故宫”两个字 , 而在于红色基调本来就是故宫的标志 , 这样的转化 , 是自然而然的 , 也能让人接受 。 口红是大多数女性都需要的产品 , 作为商品 , 它具备无限复制性 , 也可以邮寄 , 你不需要到故宫 , 就能享受到故宫的红 。
相比之下 , 年夜饭作为“文创” , 创意的味道就没那么足了 。 获得点赞最多的网友评论是“会不会有宫女上菜” , 虽然是一句玩笑 , 却也道出了故宫年夜饭作为“文创产品”的困境 。 在角楼餐厅开发年夜饭 , 卖点是什么?创意又是什么?如果让服务员穿宫女的服装 , 这不但不算创意 , 还很可能会受到批评 。
我们需要思考 , 那些报名去故宫吃年夜饭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 目前来看 , 人们购买的本质上是“稀缺性”本身 。 “在故宫过年”有象征意义 , 而角楼餐厅的位子就那么多 , 这种稀缺就构成了价值 。 但是再深究一步 , 这年夜饭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故宫是复原了明代还是清代皇家食谱吗?目前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信息 。 很有可能 , 饭菜本身不过平平 , 人们吃的只是一种特别的、有意味的环境而已 。
作为营销手段 , 角楼的“故宫年夜饭”一定会“一位难求” , 但作为“文创产品” , 它却有着先天缺陷 , 那就是难以复制 。 最终 , 人们会担心 , 能在故宫吃年夜饭其实是某种“特权” , 不管是高价购买 , 还是凭着某种“关系” 。 这样的“故宫年夜饭”注定会受到争议 , 因为人们对故宫的期待是在文化上的创新 , 而不是赚钱 。 或许正是洞察到这一点 , 故宫最终取消了今年的年夜饭 。
这次年夜饭的一波三折 , 其实向我们展示了文创的边界 。 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 , 其行为并不能完全以营利为导向 。 人们期待的是丰富的文化沉淀能够开出创新的花朵 。 单纯售卖年夜饭 , 其实就是把“故宫”两个字直接变现 , 只有经济价值 , 而没有文化价值 。
回首过去20年 , 故宫每一次“商业”行为都会受到争议 , 开火锅店 , 即便是吃货都不会同意 , 而卖口红却是一致叫好 。 “消费者”也是在用实际行动鼓励故宫从事真正的文化创造 。
张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