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带不火的小基站 5G时代能否迎来变局?( 三 )


而5G小基站需要采用高算力和低功耗的集成数字芯片作为专用主控芯片 , 无论是投入还是技术 , 门槛都较高 。
据悉 , 目前5G小基站芯片市场仍被国际大厂所垄断 , 形成了以英特尔、恩智浦和高通为核心的三大玩家阵营 , 分别采用FPGA、ARM多核架构和ASIC(集成电路)芯片 。
国内厂商中 , 以华为Lampsite、和中兴Qcell为代表的有源室分系统成为5G室内主流 , 两者的小基站芯片均使用ASIC , 但并未对外公开 。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及国产替代化趋势的推动 , 越来越多芯片厂商开始投身于小基站芯片的研发 。
从融资渠道来看 , 去年8月 , 比科奇微电子完成近亿元Pre B轮融资 , 芯片步入量产阶段 。 今年1月 , 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中国移动的战略投资 。
另外 , 传统厂商中信科移动表示 , 正在积极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低成本、高耗能和更灵活的5G小基站产品和应用模式;A股上市公司和而泰也公开表示 , 5G基站端芯片已经研制完成 。
虽然我国5G小基站芯片起步较晚 , 参与者较少 , 国产化程度较低 , 但不少企业已经策马加鞭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 未来有望破解国产化率低的难题 。
中游设备厂商方面 , 大致可分为三种:中小设备厂商、主流设备厂商和ODM厂商 , 各自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
4G带不火的小基站 5G时代能否迎来变局?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 芯财料整理
从竞争格局来看 , 目前设备厂商中华为和中兴占主导地位 , 但其高昂的许可证费用让三大运营商苦不堪言 , 行业内部调侃三大运营商左手给互联网打工 , 右手给华为和中兴打工 。
与此同时 , 中小设备厂商如京信和锐捷等也因其卓越的交付能力在不断壮大势力 , 目前小基站设备厂商中形成了“百舸争流 , 千帆竞发”的局面 。
整体来看 , 从4G迭代演进到5G , 小基站的产业链日趋成熟 , 技术进程也均有所突破 。 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 , 随着5G的大规模落地商用 , 可以预见 , 小基站将在5G的舞台上大有作为 。 (思维财经出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