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读《易经》 , 需要理解这八个概念//----
----要想解读《易经》 , 需要理解这八个概念//----
【太极】是《易经·系辞传》首先提出的哲学概念又称太一、大一大即太太至高无上的拿思;一整体或绝对唯一的意思 。 “极”的本义是房屋的最高处这里引伸为至高的东西 。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这是《系辞传》对《易》的宇宙生成图式及《易》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即说明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天地阴阳天地阴阳产生四象即四时四时又产生出天、地、雷、风、火、水、山、泽八种自然物(以八卦为象征) 。 太极是一种阴阳未分的原始混沌状态 。 \r\n
\r\n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 ”认为阴阳五行均自太极而来并制定了“太极(无极)二气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图式 。 \r\n
【两仪】第一指《易经》中用以指天地 。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即认为在《周易》成书之前先有混元未分的太极太极产生天地两仪 。 《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汰太一也 。 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 。 又谓混元即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 。 第二综合历代易学家理论有七种说法即指阴阳、天地、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多数指阴阳 。 两仪的符号为爻图形为:阳爻阴爻 。 \r\n
【四象】《周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系辞传》对《周易》宇宙生成图式及成书过程的描述 。 两仪天地四象四时 。 天地两仪产生春、夏、秋、冬四象四象产生八卦 。 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冬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 。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 ”\r\n
从卦形上来看四象即是老阴老阳太阴太阳 。 按同样的原理四象生八卦 。 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 所谓“四象”或象征春夏秋冬或金木水火或东西南北或阴阳刚柔实际上是在阴阳的基础上生出新的阴阳象征阴阳的进一步变化 。 \r\n
\r\n
【三才】以八纯卦之初画、中画、上画分别象征地、人、天谓之“三才” 。 《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 ”重卦六爻位序两两并列以初爻、二爻象征地三爻、四爻象征人五爻、上爻象征天合天、地、人谓之“三才” 。 \r\n
【八卦】“亦称“经卦”、“单卦”或“八纯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符号 。 由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阳爻和阴爻组成卦形每一卦各有卦名即乾、震、坎、艮、坤、巽、离、兑 。 又每一卦各由三爻组成故又称“三画卦” 。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每卦又可象征多种事物 。 \r\n
\r\n
八卦的上述排列出于《说卦》 。 以乾坤为父母卦各统率三男三女前四卦为阳卦后四卦为阴卦 。 每一卦又叫一宫每一宫又统帅七卦各卦下所属之卦各有自己所处的地位前五个卦分别称为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第六卦称为“游魂”第七卦为“归魂” 。 八卦象征八类事物《说卦》云:“乾健也 。 坤顺也 。 震动也 。 巽入也 。 坎陷也 。 离丽也 。 艮止也 。 兑说也 。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 ”\r\n
【太极八卦图】将太极图形和八卦图形画在一起便为《太极八卦图》:图中白为太阳黑为太阴白中之黑为少阴黑中之白为少阳 。 八卦按伏羲先天方位次序排列 。 此图又称为“天地自然之图”其黑白两部分正好把一个圆等分为两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