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 , 南京不止向东将镇江、扬州揽入同城化的“怀抱” , 向西还将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地纳入同城目标 。 从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下车 , 驾车11公里 , 仅需15分钟就能到达安徽来安县汊河镇 。
文章图片
伴随着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 , 从园区建设到企业落户 , 从产业互补到联合招商 , 南京正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 , 带动江苏和安徽毗邻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 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建立 , 推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镇江、滁州等地设立高新技术研究院 , 实现了都市圈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 。
秀水青山相接 , 苏韵皖风交融 。 随着 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 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到南京周边城市异地养老 。
“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多 , 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 。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一家老年康养中心 , 来自南京的87岁陈奶奶一连说了几个“好” 。 前来探望陈奶奶的儿女说:“享受同样的服务质量 , 这里的收费却比南京低1/3;马鞍山离南京很近 , 我们来看望妈妈十分方便 。 ”
有梦想的典范之城
2021年12月30日 ,南京第12次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 主办方设计的调查问卷 , 除了居民收入、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等九个指标 , 今年增加了对城市人才吸引指数的考察 , 企业家眼中的城市幸福感调研也被纳入其中 。
文章图片
南京开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通回忆 , 2021年7月南京疫情期间 , 市社保、就业等部门纷纷主动伸出援手 , 为企业纾困解压 。 “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 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在踏实做事 , 成就梦想 。 ”杨通说 。
“创新和创业本是两个世界级难题 , 放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 , 初期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江苏省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告诉采访人员 , 南京市委一号文件连续五年聚焦创新 。 市里遴选40家新型科研机构 , 围绕关键技术突破、平台性建设等 , 通过绩效考核 , 给予每家每次500万元的资金奖励 。 研究所连续三年考核优秀 , 获得了1500万元奖励金 。
研究所一开始只有四五个人 , 三年多后增至180人 , 累计孵化40多家企业 , 涉及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南京主攻的新兴产业方向 。 通过股权激励 , 研究所还引进了30多位领军人才 , 还有3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资深专家加盟 。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宏大目标 , 在小目标的叠加下越走越近 。 一家家科技型企业 , 宛如一朵朵大海里的浪花 , 汇聚成奔涌的创新激流 。截至目前 , 南京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超400家 , 科技人才团队平均持有新型研发机构运营公司股份的比例达56%、持有股本金达25亿元 , 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上万家 , 申请专利超过1万件 。
文章图片
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 , 正用温暖的胸怀接纳、成就每一位热爱她的人 。 在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 ,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描述了南京的城市梦想:“人人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梦想成真的机会、情感归属的认同 , 让南京成为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城” 。
文字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来源:北极阁瞭望
编辑:小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