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痛点”深藏巨大商机( 二 )


开启安全发展新蓝海
应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技术的固有安全性隐患、提升锂电池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呢?产业痛点背后往往也深藏巨大商机 。
采访人员调查了解到 , 为了解决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 国内企业做了不少技术探索 。 其中 , 在锂电池赛道内 , 一些企业用固态电解质逐步取代液态电解质的技术尝试已取得较大突破 。
在工信部公示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51批)中 , 东风汽车申报的一款纯电动轿车E70搭载了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 , 由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 。
“在乘用车领域 , 从2022年开始 , 我们的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将逐步进入市场 。 ”许晓雄说 , “事实上 , 不只在乘用车领域 , 现在我们的‘固态+’锂电池技术正在向多个方向渗透 , 在手机电池、两轮车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移动储能电池等领域都有涉及 。 ”
在许晓雄看来 , 安全是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前提 , 亦是生命线 。 在守好这个生命线的前提下 , 动力锂电池的目标就是要做高能量密度;储能锂电池就是要做到长循环寿命以实现降成本 。 考虑到这两点 , 电化学储能领域未来最有前途的技术路线应该是固态化技术嫁接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
除了电池技术本身之外 , 不少受访业内人士认为 , 锂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和技术升级 , 也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 在这一领域 , 国内企业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
“很多人认为 , 在储能系统里电池是最关键的;但在我们看来 , 用好电池同样关键 。 ”中能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强说 。
在朱强看来 , 在对现有主流锂电池技术路线有客观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 更应该做好系统检测和管控工作 。
“大规模储能电池往往是多个电芯串联或并联在一起的 , 一个电芯出了问题 , 难免会波及其他相邻电芯 , 从而引发事故 。 我们倡导全电芯检测 , 但是逐个电芯检测成本高 , 因此业内对此意见并不统一 。 ”朱强说 。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每家储能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同 , 再加上目前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领域 , 检测和安全标准体系仍不健全 , 一些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水平仍难准确评估 。 提升大规模锂电池储能安全水平 , 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 (采访人员 安娜 张健 李亭 北京报道)
编辑:王红霞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锂电池“痛点”深藏巨大商机】关注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