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风水故事 帝师推荐的风水书( 四 )


其四,家风守正仁厚的砥砺催生 。游历杜家大院,在大院的西南角,你会很自然地走进一个独立的普通小院,户主人姓刚而不姓杜 。也就是说,这户人家如同意大利境中的梵蒂冈一样,虽然居于杜家大院内,却是“院中之院”,并非杜氏一脉,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杜家大院的“刚柱子” 。这是怎么一回事?当你拉直了问号,会情不自禁地为杜家人守正仁厚的家风而唏嘘赞叹:
杜家大院繁衍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不仅人丁兴旺,而且子孙个个成才,于是便扩大旧居规模,欲将故居邻宅全部买下 。此时,杜堮正在礼部左侍郎任上,特意写信告诫家人:“切不可仗势欺人,一定要买卖公道,要多付银两 。”由于价钱公道,各迁移户都顺利地迁出,唯有西南角这户刚姓人家,无论杜家出多少钱都不愿意迁居 。家人写信告诉了杜堮,杜堮回复道:“自家修房屋,不要难为乡亲,刚姓人家不想迁,就留下吧!”于是,就有了杜家大院有名的“钢柱子”的故事 。如今这户人家的老屋犹在,磨面的石碾子尚存,籍借着杜家大院的一角,默默地诉说着杜家不因权位显赫而为难街坊的仁爱与敦厚 。
杜氏祠堂是杜家大院重点建筑之一,系八世祖杜诗先建,主要供奉自杜家自始祖至三宗二支祖先,纪念传扬祖宗功德 。祠堂上悬有一幅楹联:“报国承家无非是栗栗小心成就个端人正士,敦耕劝学也只为绵绵奕业作养些孝子贤孙” 。这里成了杜家“正心”教育的基地,历代子孙以“正”修身,以“正”养性,以修养“至仁至善至厚”内心为指向,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成为品德高尚、智慧源醇、能够承家报国的有用之人 。这正是杜家一代代谦虚正直做人、爱国恤民做官、廉洁勤政做事的思想嚆矢和作为源泉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滋养,杜家的优秀传人杜受田,在道光皇帝经过谨慎考察后,给予了如是钦赞:“秉公端正,砺节直清;经术渊深,体用兼备 。”并委以了令杜家享誉崇高的帝师重任 。如果说,这是对杜受田深厚学养的肯定,又何尝不是对杜家醇正家风的一个褒扬呢?!

帝王风水故事 帝师推荐的风水书

文章插图


杰出的人物,常是改写历史的一个符号,一个指数 。杜家大院因有杜受田而鼎盛,杜氏文化因有杜受田而绚丽 。
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 。是杜堮惟一的儿子,是杜氏家族的核心人物 。他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出生于杜家大院,7岁时入家族私塾读书,14岁时随父亲杜堮到滨州城南的蒲台县城读书,后随父到京城居住,并在父亲的指点下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嘉庆八年,刚满17岁的杜受田,回家乡滨州参加秀才考试夺得第一名;嘉庆十年,应山东乡试,以全省第24名的成绩高中举人;道光三年,获癸科会试第一,复行殿试,获二甲一传胪,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为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皇子读书 。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 。咸丰即位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杜受田幼年生活在杜家大院,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 。作为独生子,他至孝地照顾着父母晚年的饮食起居,虽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但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直到37岁方参加会试,40岁时才正式到翰林院任编修 。
入仕后,杜受田无论在翰林院内任职,还是到全国各地担当考官、学政,总是兢兢业业,殚精竭虑 。道光六年,杜受田到翰林院任职,先授职编修,次年改任国史馆协修,后又补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 。据史料记载:“每馆期辰往酉还,风雨寒暑无间 。”道光十三年,杜受田被派往山西任职 。临行前,特安排自已的妻儿留在京城侍奉父亲 。道光十五年七月,他被授职为洗马,从山西调回京城,等接替的新学政一到,他立即进行了交接,昼夜兼程,匆匆赶回父亲身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