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百上千篇桐庐山水诗词作品中,清乾隆年间,拔贡王沺的《桐江棹歌》,成为第一篇书写舟工、桨手的作品,让后人可以看到“娇小吴娃拢髻年,轻衫窄袖舵楼边 。抢风打桨生来惯,侬是严州九姓船” 。
七里濑:
水石相激,如敲金鸣玉

文章插图
过桐庐,富春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了起来,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沙洲连着沙洲,给人感受可以一脚跨过去 。但是,沿江公路转弯到了富春江镇,一道长虹卧波,当地向导说,这是富春江水电站大坝,也是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的垄口 。
高峡出平湖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七里泷口修建富春江水电站后,七里滩的滩石磷砾就彻底淹没在水底,取而代之的是富春江“小山峡”风光,以至于问起当地人七里濑是啥模样,很多人连比带画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有上了年纪的长者才略知一二 。
七里濑并非真正地理地貌上的七里水路,而是泛指富春江从桐庐县城至建德市梅城段的高山峡谷与滩流 。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钓台的春昼》和民国时期桐庐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周天放的《富春桐庐游记》中,触摸到近现代七里濑的模样和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 。周天放在游记中说:“水石相激,如敲金鸣玉……舟行极难,索挽即失效力,舟子即解裳下水,拖负而行,呼叫之声盈耳……客亦相顾失色 。”

文章插图
严子濑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经过七里滩时,发现“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苏轼可没有孟浩然那么有闲情逸致,一生仕途坎坷的他,在过七里滩时,还是留下“一叶轻舟,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这样的佳作 。
较之苏轼舟过七里泷的乐观,清嘉庆年间,上杭知县沈士煋过七里滩那叫九死一生:“上有高山下深谷,中起一滩浪如屋 。欲问此滩是何名,舟人摇手颜觳觫 。举头仰视天无光,舟底石声如转毂 。一线长绳天外牵,榜人力尽巉岩麓 。腾空作势似飞揉,走险狂奔俨惊鹿 。岩上舟中两叫号,半似人声半鬼哭 。力争骇浪过滩来,共庆重生免鱼腹 。”难怪清乾隆年间贡生陶元藻过七里泷时,发出“严陵滩下水,笑结半生缘”的惊呼!
七里泷行船艰难,成为众多诗人过桐庐时的切身感受 。为什么会这样呢?清康熙年间进士、曾任兵部尚书的满保的作品就是很好的答案 。七里泷在这位满洲正黄旗人眼里是,“约束三衢水,生成两岸山……茏葱七十里,泽国一雄关” 。曾被清朝廷授予内阁中书的孙枝蔚认为,七里濑“一水奔腾如野马,四山包裹似行装” 。
清代吴楠杓的诗作“牵江百丈缆,滩浅上流难”,透露了一个秘密,即七里险滩有一支拉船过滩的纤夫 。任过工部、刑部和礼部三部尚书的杜臻,在其诗作中也记载了这个场景 。
在清道光年间进士、河南学政俞樾看来,七里滩还真是“一滩两滩滩滩高,撑折千张万张篙 。游子惊起坐篷底,无乃走入山之尻” 。他在《滩行曲》中说:“一滩才过一滩又,滩声化作风飕飕……长鲸曳舟舟不动,短篙撑舟舟仍留 。竟须大力负之走,入水学作吴儿泅……黄头郎既绝有力,青唇妇亦工操舟 。”清道光年间拔贡、工部主事朱棆在《上乌石滩》中写道:“急湍泻危滩,滩声若鼎沸 。浪花生盘涡,水浅石齿利 。牵绳纷如麻,挽舟上平地 。黄头齐努力,变色欲无气 。桐庐佳山水,放棹颇不易 。”
- 现代鹅舍搭建图片大全【养鹅必看】
-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模板 五一劳动节的手抄报图片 简单
- 脚气的症状有哪些 脚气是什么症状图片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点
- 早晨充满正能量的句子图片 早晨充满正能量的句子
- 铸造工艺品 风水物品铸造图片
- 风水中的青龙带印图片 风水龙的图片
- 手被刺扎了的图片 被刺扎到会怎么样
- 母猪产死胎的各种图片 母猪 死胎
- 日照哪里有看风水的先生 日照金顶风水图片大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