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需要注意那些?( 二 )


白芨种植成本和利润为多少?
块茎种植每亩大约3万元左右 , 驯化苗15000元左右 , 瓶苗大约8000元左右 。预计每亩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 , 种植3年需投入200*3=600元 。其他:日常管理等其他费用每年1000元左右 , 3年每亩需投入3000元左右 。
产量:高产田干货可达500斤左右 , 中产田300~400斤 , 低产田250斤左右 。收入:干货目前价格大约在150~250元左右一斤 , 亩收入60000元左右 。利润:每亩30000~40000元左右 , 但市场变化、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收益 。
白芨的种植风险有哪些?
白芨生产除传统的云贵川等地外 , 现北起陕西、河南 , 南至福建、广西 , 东到江苏、浙江 , 西至甘肃等地都已开始人工种植 , 因此生产过热对白芨种植势必形成一定的风险 。白芨种植相对于其他种植项目来说投资成本要大很多 , 而且生长年限要2~3年 , 这样的投资成本和生产周期对普通农户来说根本无力承担 , 同时也增加的投资风险 。
白芨的种源之混乱在中药材中是出了名的 , 目前在化工领域流通的是紫花三叉大白芨 , 而药典药用的主要是紫花三叉小白芨 , 其它黄花、白花白芨等都是习用品和伪品 。白芨的种苗通常要经过引进种源、组培、炼苗和根须发达后再进行移栽 , 但由于根茎的生长需要共生菌的环境且移栽和管理非常精细 , 死苗率通常可达50%甚至更高 。
白芨的种植前景如何?
白芨需求量及增长 。白及在中药商品中本属于小品种 , 在50-80年代 , 全国入药需求不超过200吨 。1986年全国中药普查 , 白及的资源状况和商品产、供、销、存等情况没有列入统计范围 , 因为在当时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种 。但是 , 今非昔比 , 我国目前白及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 , 需求达到数仟吨 。
广泛的用途 。白芨可作为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 , 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 , 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 , 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 。白芨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入药 , 其主要功能是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 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 , 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 , 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白芨多糖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 , 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 , 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此外 , 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 , 替代化学增稠剂 , 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 ,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 也就导致了白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由于价格的刺激 , 野生白芨采挖时 , 大小不留 , 价格越高 , 挖得越干净 。因为白芨是以假鳞茎作为繁衍的 , 这种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种群发现一片挖一片 , 随之也就灭绝一片的重要原因 。白芨本应在10-12月采收 , 这时其假鳞茎个大饱满 , 含胶量高 , 质量好 , 鲜货折干率高 , 可是 , 由于市价高悬 , 种质资源稀少 , 近年来总是提前到4月花期时采挖 , 结果不成熟的假鳞茎瘦瘪 , 鲜货折干极低 , 根本达不到药用的质量标准 。这样年年因抢青的减产减收 , 也人为地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