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口诀顺口溜大全 马家风水口诀( 七 )


以上几个特别角色的穿箱和化妆,在其他任何剧种中均未见过,是山东梆子所独有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以上穿戴所用,均取材于梆子箱中 。这就是说,只要有箱就能绑扎,可见老艺人之苦 。
山东梆子班社生活
山东梆子班社生活是很艰苦的 。首先,从外观上谈,演员地位低下 。旧社会进戏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出于万般无奈 。那时演员官称“戏子”,属“下九流” 。
具体受歧视的范围有:生不能登大雅之堂,死后不能人林埋葬(只配林边“站岗”) 。还不能上堂见官,不能人席陪客,其子女三代以内不能应试 。当了“戏子”,便只能几代委厢偷生 。因此,当时混戏班不是走投无路,便是被生活所迫 。
其次,戏班内部不养闲人 。每个班社必须有自己的“戏单”,抱单的只要宣布会主点了什么戏,你在此班应的什么行,就出什么角 。
其三,被定为“下九流”的艺人们有这样一句话:“能受戏班里的罪,不能受戏班里的气 。”受罪,是指练功、排戏、吊嗓子,热风、冷雨、登台子等,这些罪能受 。可是戏班里的气,就非同小可了,官府豪绅,地痞流氓,谁给个砖都够沿的,甚至巴掌接慢了都有蹲班房的可能 。听老艺人们说,从下半夜开始,不到天明被查三次“户口”,屡见不鲜 。为什么梆子班里的包头行,都是男演员?什么“万人迷、一篓油、一阵风、绿大褂子、红大褂子、花蝴蝶子、花坎肩子、小白鞋、玉蜜蜂、小金牙、大辫、花袜子、白菜心、桂花油、黑翠、银铃铛、雪花膏、老少迷、十三晃、一点红、江米人、面杏……”等,绝大多数都是男演员 。单从这些名字的本身,不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卑下地位和被污辱的境况吗?所以直到解放前夕,梆子班里才有了屈指可数的几位女演员,究其原因还不是怕被侮辱吗?但凡解放前的女演员,谁还没有一本血泪账 。一旦出了事,谁会给“戏子”做主,只有偷跑 。好了掌班的还能把箱托付一下,闹不好住了戏各跑各的,不挨揍就是万幸了 。
其四,旧戏班为了能在那种环境下生存发展,必须有—:套严格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上了年纪的老艺人都还记得旧戏班的十大班规(实际上就是旧戏班内的十次不允许):1.坐班邀人(即住进班内偷人);2,临场推诿(该出角的不出角);3.错报家门(指错报师父,师兄弟及辈数);4.吃酒行凶;5.夜不归宿;6.见班辞班(即先找班后跳班);7.无事串班(无事游班也是不允许的);8.吃里扒外(即吃着某班的饭却干着损害某班的事);9.私自结党;10.夜晚串铺 。卧上十条违犯哪一条,都是犯众恶,轻则挨老台杆子打屁股,重则赶:出班外 。此外,还有上面提到的角色分工,锣鼓就是命令 。爹死娘亡,不能耽误上场 。其他行业再紧,起码婚、丧、嫁、病,应准予请假 。班里就不行,只要戏上有你的角,家里发着丧,你该怎么唱就得怎么唱,“救场如救火”,老辈就是这么传下来的,无人敢冒犯 。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班社已变成剧团多年,依然照常如故 。别管合理不合理,也是老辈定下的规矩 。后台叠箱的平台或箱板,只要放上“走台 (台上抱的)的娃娃,这里就变成了“神台” 。因为那个“娃娃”(多数都是用木头刻制,以布包裹而成)是有来头的,它就是旧戏班信奉的“正神”,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化身 。其他敬的神还有:柳大爷(蛇)、白二爷(刺猬)、狐三爷(狐狸)、黄五爷(黄鼠狼)、灰八爷(老鼠)等,这就是威慑旧戏班的“五仙坛”,但正神就是“老郎爷” 。老江湖们常说:“谁的戏唱的好?老郎爷 。一生没错过词(木偶不说话),没凉过腔没掉过板(没张过嘴),也没走错过场(都是别人抱着他走,自己不会动) 。”总之,“前台的儿(角色),后台的爷(身份),就是“老郎神”,他就是戏班里的戏疙瘩,人人必须尊敬 。年三十过除夕,全班社不问老少,一律向他叩头 。班里来了新人,得首先向“老郎爷”叩三头 。成班、停班等遇有班内大事,都必须先向“老郎爷”叩头求安 。台上演戏,只要符合剧情,对他碰、拿、摔、砸,都合情合理,无可非议 。但一下了台,除了唱丑的可以开个玩笑外,一律不敢触及 。为什么?老辈留下的规矩 。在这众多的陋规中,独有唱丑的还有几丝松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