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造智能眼镜,手机厂商就落伍了?( 五 )


此前 , Facebook曾提交一份专利报告 , 以智能眼镜为载体 , 提出了一种光深度感测系统 。 该系统可以通过三维深度映射完成近距离深度感测 , 与ToF技术相比 , 该系统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深度映射 。
再不造智能眼镜,手机厂商就落伍了?
文章图片

再不造智能眼镜,手机厂商就落伍了?
文章图片

▲光深度感测系统
不仅如此 , 据科技创新情报SaaS服务商智慧芽统计 , 自2019年以来 , 苹果在收购德国眼球追踪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SMI)后 , 同样开始探索球追踪技术在AR眼镜/VR设备上的不同应用 。
如今 , 苹果和SMI在眼球追踪领域申请了超过27项专利 , 涵盖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层面、记录眼球运动层面、显示器、光学系统层面等 。
由此看来 , 如何为智能眼镜打造合适的交互方案 , 不同的厂商们都在寻找新的方案 。
三、手机厂商下场 , 智能眼镜真的能火吗?
智能眼镜并非一个新产品分类 , 实际上 , 十年前 , 在2012年 , 谷歌便已经推出过Google Project Glass , 这款产品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 , 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地图导航 , 甚至还能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
再不造智能眼镜,手机厂商就落伍了?
文章图片

▲Google Project Glass
但由于项目研发成本过高、隐私性、安全性等诸多原因 , 在2015年1月19日 , 谷歌宣布停止Google Project Glass项目 , 被众人所期待的智能眼镜又在喧嚣中重归沉寂 。 但近期业内传闻 , 谷歌正在重新启动AR智能眼镜项目 , 将打造一款内部代号为“Project Iris”的产品 。
谷歌的AR眼镜似乎也透露出整个智能眼镜领域的缩影 。 十年时间过去 , 智能眼镜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 而同期的可穿戴智能设备VR头显已经在不同领域大规模的商业落地 。
国内智能眼镜在研发设计领域的空白同样也是阻碍了智能眼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据了解 , 国内的智能眼镜制造商自主完成研发设计并不多 , 部分智能眼镜企业在生产加工方面还停留在依赖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引进相关的生产技术 , 尤其是在光机和显示镜片上 , 部分行业人士透露国内智能眼镜厂商暂时并没有完全摆脱对于进口的依赖 。
虽然国内在智能眼镜方面起步较晚 , 但厂商们仍在不断努力 。 此次OPPO Air Glass采用的正是OPPO自主研发的Spark微型光机 , 将光机的大小压缩到一颗咖啡豆的大小 , 同时拥有平均1400尼特的入眼亮度 。 而小米的智能眼镜采用的是国内舜宇光学的显示方案 , 可以能做到640×480分辨率、29度的视场角、亮度峰值达到200万尼特 , 但据悉会采用英国厂商WaveOptics的镜片 。
在代工方面 , 富士康、中兴、比亚迪以及歌尔均在智能眼镜代工方面有所覆盖 。
此次多家国内手机大厂入局智能眼镜市场 , 或为智能眼镜注入新的生机 。 同时 , 一些小众领域的强者 , 像Bosch、Bose、爱普生、North、Nreal等多家厂商也已经逐步迭代自己的智能眼镜 。
再不造智能眼镜,手机厂商就落伍了?
文章图片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眼镜
据数据分析及战略咨询公司Digi-Capital在2019年发布的AR眼镜的调研报告中表示 , 消费端AR眼镜如今面临五大挑战:缺少一款“hero device”、全天候的的电池续航、移动网络的连接应用生态和价格 。 尽管AR眼镜是智能眼镜中的细支分类 , 但是整体来看 , 这些挑战同样也是智能眼镜市场未成气候的主要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